金管會力拚亞資中心大鬆綁,三大境外金融中心今年也起死回生。金管會統計至2025年7月底,國際金融業務分行(OBU)、證券國際業務分公司(OSU)、保險國際業務分公司(OIU)稅前盈餘已達18.76億美元(約新台幣560億元)、年增率約90%,前七月還是靠OBU撐場,但8月OIU陸續有新商品問世,可望打破連14月掛蛋窘境,三大境外金融中心獲利今年可望重返三年高峰、站上二字頭。
7月三大境外金融中心賺2.58億美元,月減15.7%,其中OBU賺2.51億美元、月減13.8%,OIU賺0.02億美元、月增翻二倍,OSU月減達64%;前七月來看,OBU獲利大躍進仍是主力。銀行局副局長張嘉魁表示,目前開辦OBU的家數達59家,本國銀行35家、外銀24家,7月賺新台幣74.9億元、月減9.7億元,原因是投資淨收益的減少,因為7月美對等關稅不確定性增加、債券殖利率上彈,導致銀行在債券的評價損失增加;前七月則賺546億元、年增達224.9億元,主要是市場對降息預期增溫,資金成本下降,及外幣定存費用與規模同步降低,利息費用減少,推升整體獲利表現。
證期局主秘黃仲豪說,7月OSU賺516萬美元、月減934萬美元,主因原油價格波動較大,券商操作原油ETF出現損失;年減為807萬美元,主要是今年美債利率攀升,券商持有美債的價格下跌所致。
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明,OIU前七月稅前賺1,037.1萬美元,年減579.6萬美元,因壽險業利息收入減少,產險因管控天災累積風險、調整預估保費計算、賠款入帳金額增加,同樣也減少;7月稅前損益0.02億美元,較6月增加,主因壽險業6月出售AC項下金融資產有損失,7月沒有這類損失,產險較上月減少,因過往合約損失持續發展的影響,再保險業因為賠款準備有利發展的釋出影響獲利略增。
7月單月承保件數僅二件、保費收入48.8萬美元,產險核保件數月減四件,主要是有部分契約到期或解約,整體來看量不多,主要是壽險客戶投保件數較去年減少,產險業、再保險轉趨保守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