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3年陳正辭去美國諾華藥廠的工作,舉家返台與矽谷創投大老孔繁建攜手,在國發基金支持下成立健亞(4130),成為台灣最早一批「海歸派」新藥創業者。不過這位充滿理想的製藥業俠客,卻正面臨健喬(4114)將公開收購的考驗。
出身空軍眷村的陳正,原本未曾計畫出國,卻因軍中同袍臨時揪考托福與GRE,意外獲得全額獎學金,父母湊錢買單程機票送他赴美,從此與製藥產業結下不解之緣。
健亞草創期,陳正以「生根國際化」為藍圖,買下原必治妥GMP工廠,引進臨床試驗與CRO服務,躍升國內新藥代表。不過首款紅斑性狼瘡新藥雖完成三期臨床,卻因資金需求龐大無法商品化,幾乎讓公司陷入危機。
他提出「新藥+學名藥」雙引擎策略,一邊累積新藥能量,一邊靠利基型學名藥,支撐健亞營運。2003年健亞成功轉盈,又與跨國藥廠纏訟七年,終於在2012年贏得糖尿病新藥Vippar的專利戰,寫下台灣藥廠在國際專利場域勝出的首例。
多年來,他都強調台灣必須靠「團體戰」打國際盃。今年初,健亞與中化、南光、永信、東洋、信東、國衛院合作的糖尿病新藥DBPR108,成功授權中國石藥集團並取得中國上市許可,成為產業聯盟的典範。
外界眼中的陳正,外柔內剛,被形容帶有「天蠍羊」性格,他笑稱一生只做過兩份工作─諾華與健亞,卻把全部心力都奉獻給台灣製藥業。
如今,創業超過30年的健亞卻面臨健喬公開收購,讓他的人生故事平添新波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