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7杜蕙蓉/台北報導

健喬擬收購健亞 國發基金成關鍵

預計今起公開收購至10/7止,若達最低收購量15%,即告成就

image
健亞近年營運

 健喬(4114)擬以每股24元,合計最高金額8.27億元公開收購健亞(4130)15%至30%股權,收購能否成功,目前持股健亞26%的最大股東國發基金動向成為關鍵。

 健喬此次公開收購健亞開始日預計為9月17日,若收購股權比例達最低收購數量15%時,公開收購條件即告成就,收購期間預計至今年10月7日屆滿。國發基金會像當年一樣聯手健喬的戲碼再度上演,那麼這次沒有香港最大股東的支持,健亞的經營權就真的會易主,扮演第一位海歸派回台開發新藥的陳正,可真的要抱憾了。

 不過,市場對收購案並不看好,健亞16日股價跳空漲停22.25元,有高達39.49萬張買單高掛,連轉投資的浩宇生醫(6872)都直奔漲停;反觀健喬先前雖爆量上揚,16日股價卻出現開高走低,高低震盪逾7.25%,終場收35.3元、下跌3.42%。

 健亞是台灣第一家新藥公司,1993年維梧創投(Vivo)創辦人孔繁建把在美國創立的健亞(Genelab)帶回台灣,設立新藥研發公司,行政院開發基金投資成為創始股東,並請來原任職於諾華藥廠的陳正掌舵,創立台灣健亞,陳正也成為第一代「海歸派」的代表人物。

 30年多來,健亞歷經紅斑性狼瘡新藥開發無緣商品化衝擊,轉向以「新藥+學名藥」雙引擎策略,一邊開發新藥,一邊經營利基型學名藥,逐步穩住財務。而後也開始投資華宇藥(6621)、浩宇等小金雞。

 就基本面來看,健亞年營收約5億元,EPS約0.2~0.3元,營收和獲利並不突出。健喬表示,透過公開收購健亞,可促進雙方資源共享機會與深化合作,預期透過資源共享與流程優化,提升整體營運效率與生產彈性,創造規模經濟綜效,為雙方股東帶來更好效益。

 健喬董事長林智暉今年3月曾表示,今年將啟動新一輪為期六年的國際布局與營運升級計畫,力拚2030年營收衝上300億元,規劃二年內收購二家藥廠,預計將投入90億元,以具加乘效果或互補為優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