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2026年接軌TW-ICS,壽險公司積極發債籌資,近年來,國泰、南山、富邦與新光四大壽險公司合計,已六度赴海外發債,累計發行規模達30.65億美元,累計發債規模近新台幣千億元。
為協助壽險公司2026年元旦接軌TW-ICS,金管會鬆綁政策,允許壽險公司赴海外申設SPV(特殊目的公司)發行次債籌資。近年來,大型壽險公司紛紛赴海外發債,廣受投資大戶歡迎。壽險公司主管說,亞太地區的投資大戶,對台灣大型壽險業發行的次順位債頗感興趣,甚至出現蜂擁搶購情況。
市場研判,美國聯準會(Fed)即將重啟降息循環,握有龐大資金的基金、資產管理公司、保險與退休基金、金融機構或私人銀行,都有資金配置需求,台灣壽險業赴海外發債時,多半是以美國10年期公債殖利率為定價基準再額外加碼,讓這些海外投資大戶可在聯準會啟動降息循環前,鎖住高利率,在有「利」可圖下,買家樂於買單。
國泰人壽去年6月首度在海外發次債、搶下國內壽險公司「頭香」,發行規模為6億美元,高於原本預估的5億美元。以最終認購金額來看,超額認購約3倍;去年8月再度發行3.2億美元次債,在投資人積極參與下,創下逾10倍超額認購。
今年9月初,富邦人壽首度在境外債券市場完成6.5億美元(約新台幣200億元),10.25年期(包含3個月票面贖回權)的次債定價,超額認購近三倍。
南山人壽今年9月二度赴海外發次債,最終超額認購倍數近12倍,創台灣壽險業者發行海外次順位資本債券最高倍數紀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