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10翁毓嵐/台北報導

施崇棠:台應建立國家AI品牌

image
華碩董事長施崇棠指出,台灣應該要運用AI三角優勢建立可信賴、可落地、具場景導向的國家AI品牌。圖/本報資料照片
施崇棠談AI布局

 生成式AI帶動AI 2.0浪潮不過三年,已掀起全球產業巨變,華碩董事長施崇棠9日指出,隨著AI資料中心、AI PC與AI模型快速爆發,AI商業價值正逐步顯現,今年將是各國檢視AI主權、部署AI策略和數位治理架構的轉折點。然台灣不該作為旁觀者,而是應該要運用AI三角優勢建立可信賴、可落地、具場景導向的國家AI品牌。

 施崇棠強調,台灣迫切需要深耕型的AI技術擴展,尤其是主流開源模型方面,需具備透徹的理解與強化能力,以確保台灣的技術長才,能夠快速轉化為市場優勢。

 他進一步指出,台灣擁有全球最強AI伺服器供應鏈與GPU系統產品,市占率高達近9成,且具有自建AI超級電腦的能力,也擁有從資料中心到邊緣端設備的系統整合實力。但台灣不應與美、陸、歐、日等國家在超大規模平台上競爭,應思考自身定位、強化結構優勢,設定身於其中的角色策略,並運用AI算力、模型、應用導入的三角優勢,成為這場AI變局中的AI治理實踐貢獻者。

 施崇棠提到,台灣擅長針對如Bloom、DeepSeek、StoryCube、InnoCube等開源模型進行優化,因應在地化與產業化的微調需求,讓開源模型變成可控可信的主權AI。

 此外,台灣累積40多年成千上萬家中小型ISV與SI生態系相對完整,涵蓋製造、醫療、金融、物流等多場域,能將AI模型快速落地成具體解方,進一步把AI算力與模型轉化為產業價值,而這也是推動AI產業應用與發展最大目的。

 施崇棠認為,要發揮台灣最大AI競爭優勢與效益,就必須匯聚國家級戰略計畫,讓台灣AI競爭力不是單點突破,而是系統化推進國力。

 從國科會推動的主權AI計畫、數發部的數位公共建設,到行政院即將啟動的AI新十大建設,施崇棠指出,台灣正在打造一條由政策、產業與場域連動的AI國家戰略,台灣已跳脫複製或模仿美、陸,而是在亞洲與全球AI供應鏈重構中,提供一條可信任、能應用、可共創的替代途徑,讓台灣的AI成為被看見、被需要、被信任的全球選項。他並強調,只要台灣全產業鏈集結合作,台灣的AI發展大勢,必定能在國際舞台上大放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