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09黃欣/綜合報導

高盛:人民幣國際化有望加速

 國際投行高盛最新研報指出,儘管中國推動人民幣國際化已15年,但人民幣在全球金融體系的使用比例仍然偏低。不過中國的製造業大國實力和地緣政治的變化,可能有助於未來幾年加速人民幣國際化。但須關注穩定幣和金融創新等帶來的挑戰。

 人民幣兌美元中間價8日報7.1029元,較上個交易日上調35個基本點,創逾10個月新高。即期價亦同步走揚,人民幣兌美元在岸官價8日收報7.1321元,亦創10個月高點。截至8日晚間8點,離岸價在7.1249元附近震盪。

 外媒引述高盛報告指出,美元未來仍將是主要儲備貨幣,但這並不代表美元在國際貿易和金融的占有率將保持不變;新興市場國家多元化的需求,可能為未來幾年人民幣國際化加速打開大門。

 高盛指出,人民幣國際化雖在部分方面符合歷史常態(譬如先從貿易結算開始),但未來發展將與其他貨幣有所不同。首先,中國政府可能大幅拓展並開放離岸人民幣市場,同時保持在岸市場的完整性;其次,鑑於中國嚴格的資本管制,外國直接投資(FDI)在中國的作用可能會大於證券投資。

 挑戰方面,高盛指出,除了外國企業與投資者期待更開放、透明及可預測的市場環境,穩定幣等金融創新也為人民幣國際化帶來新的挑戰。由於穩定幣進行的跨國交易可繞過SWIFT系統,對中國官方來說,監管機構如何追蹤交易對象,以及金融機構是否做好風險應對,都是關注重點。

 報告亦提及,儘管中國人民銀行早已提出央行數位貨幣(CBDC)的理念,但數位人民幣尚未廣泛採用。高盛指出,有資訊顯示中國出口商正使用美元計價穩定幣進行跨境交易,這加劇人行尋求替代策略的迫切性,離岸人民幣計價穩定幣或許是潛在解決方案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