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09蘇崇愷/綜合報導

良率僅30%…大摩大砍中芯財測

image
中芯國際。圖/中新社
近3年中芯AI GPU晶片收入預測

 投行摩根士丹利發表最新報告,以良率過低為由,大砍大陸晶圓代工龍頭中芯國際的AI GPU晶片營收預期逾5成。該行此前預測,2025年至2027年,中芯AI GPU晶片收入分別達人民幣(下同)1.46億元、2.12億元、2.87億元,但最新修正後只剩5,850萬元、9,400萬元、1.36億元,削減過半。

 外媒Wccftech報導,多份報告指出,受到美國制裁影響,中芯國際仍受限於7奈米製程。這些限制源於該公司無法從荷蘭半導體設備大廠艾司摩爾(ASML)取得最新的EUV(極紫外光)晶片製造設備。EUV微影技術能夠在矽晶圓上蝕刻出比傳統DUV(深紫外光)技術更微小的電路。

 報導指出,儘管中芯國際能利用舊有的DUV技術生產7奈米晶片,但由於該方法需要更複雜且效率較低的「多重曝光」(multi-patterning)製程,受嚴重限制,進而提高成本並降低良率。

 這些生產限制直接影響華為的昇騰(Ascend)AI晶片。摩根士丹利報告預計,中芯國際2025年每月生產7,000片晶圓,主要用於昇騰AI晶片,2025年以昇騰910B為主,並在2026年轉向更複雜的910C,其由兩個910B晶片組成。摩根士丹利表示,中芯目前必須應對低良率的挑戰,預估該公司到2027年每月最多只能生產1.8萬片AI晶圓。

 摩根士丹利估計,2025年單片910B晶片對華為的成本預計為5萬元,而910C則高達11萬元。後者較高的成本反映出除了兩片910B晶片的價格外,還包含晶片封裝的費用。報告又指,中芯國際正面臨良率低落的困境,預估2025年910B的良率僅30%,到2027年才能提升至70%,反映出製造限制打擊大陸發展陸產AI晶片的雄心。

 值得注意的是,中芯國際聯合首席執行長趙海軍8月上旬表示,由於預期的美國關稅硬著陸並未發生,至少到10月前後,中芯的產能仍將供不應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