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909吳英楷/綜合外電報導

高盛:AI股估值恐回落20%

 針對投資人對於AI是否過於樂觀的疑慮,高盛在最新的市場報告指出,AI概念股自2024年大漲32%後,2025年迄今也有17%漲幅的表現,推升標普500指數預期本益比至22倍、來到歷史前4%的高檔水位,但高盛表示,資本支出成長終將放緩,屆時估值恐下調15%~20%。

 高盛表示,目前市場預期的長期獲利增長約10%,僅略高於歷史平均的9%,同時遠低於2000年科技泡沫的16%及2021年高點的13%;另外,包含輝達、亞馬遜及Meta等大型科技股的平均本益比為28倍,明顯低於2021年的40倍與科技泡沫時期的50倍。

 報告將AI投資進程分為多個階段,目前市場處於「第二階段」:基礎設施建設高峰期。亞馬遜、谷歌、Meta、微軟等雲端巨頭在今年的資本支出預估達3,680億美元,較年初預測上調1,000億美元,帶動半導體、電力設備與硬體供應商業績與股價上揚。

 但高盛警告,資本支出的高速成長終將放緩,相關個股估值恐承壓,分析師預測,2025年第四季至2026年增速將降溫;若支出回落至2022年水準,標普500指數2026年的預期銷售增長恐減少30%,估值或下調15%~20%。

 展望後市,AI投資的「第三階段」將由AI賦能、直接推動收入成長的企業接棒,但投資人對軟體業態度審慎,擔憂AI改變定價模式、降低門檻並壓縮利潤,高盛認為,市場將要求看到AI對短期獲利的具體貢獻後,才會全面布局此類公司。至於更長遠的「第四階段」:AI帶動整體生產力提升,報告指出目前仍在起步階段。雖然58%的標普500成份公司已在財報會議中提及AI,應用集中於客服、自動化程式開發與行銷,但能量化其對當前獲利貢獻的企業仍屬少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