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4日行政院會報告「新青安.貸的到-配合青年安心成家購屋優惠貸款精進方案之調整」,卓揆決定准予備查,9月起辦理的新青安貸款的撥款案件,不計入銀行法第72條之2規定比率的限額。此項調整,不止於協助年輕世代擁有自己的家,取得房貸只是第一步,後續包括育嬰、產假等許多面向,政策上都還有努力的空間。
據銀行法第72-2條規定,銀行吸收的存款加上金融債,運用到房屋貸款比例不得超過3成。這是保障金融穩健的設計,防止過度押寶房地產。然而,規定以外的市場真實現象是,國內房價持續上漲,導致房貸限額逐年逼近限額。十年前,一戶1,000萬元的房子,7成貸款有700萬元;十年後房價漲到2,000萬,同樣7成貸款就是1,400萬元,房貸金額需求隨房價大增而爆增。
該計算公式中的分子逐年膨脹,銀行吸收存款的分母卻難以同步增加。民眾理財管道多元,鮮少人把資金單純放在定存,銀行要擴大存款規模變得不容易,房貸需求卻節節攀升,以目前可掌握資料來看,不少銀行房貸比率已到27%~28%,稍有增加就觸碰上限,銀行自然把資源留給「最賺錢」的客戶,年輕人剛進職場,薪資低、信用紀錄短,工作穩定性又不足,很容易在銀行放款客戶篩選中被排除,使真正想買房、希望有安身之處的青年人,往往被犧牲掉。
本次的調整,正好回應此一結構性問題。年輕人連貸款門檻都過不了,何談成家立業?只有讓他們有機會取得合理貸款,購屋、結婚、生育的意願才會提升。這不只是房市議題,更是社會延續與少子化對策的一環。
青年世代取得房貸後,重要的是,政府和企業在育嬰、產假、托育補助等政策也要跟上進度。如行政院明年起增加婚育宅供給、增租補、育嬰留職放假彈性化等,婚育宅年內將增1千戶,至2028年前增1萬戶;入住租金補助加碼,新婚1.5倍,每生一加0.5。並增加每年包租代管修繕補助6千元。這樣的做法,讓年輕人感受到「生小孩對家庭有實質幫助」,應支持政府補貼與企業支持並行,讓社會形成友善育兒的氛圍。
提供青年世代購屋綠色通道的同時,也會質疑這項政策會不會「點火房市」,讓受到壓抑的炒房氛圍再起?其實當前房市低迷為國際環境使然,不是央行信用管制單一因素,台灣正面臨美國關稅壓力,特別是針對鋼鋁及半導體等產業的232措施,出口與就業遇挑戰,很多家庭對未來收入缺乏信心,即使目前有工作,一旦預期不確定升高,仍不敢輕易背負房貸。
今年3、4月以來,國內房市氛圍轉為保守,成交量減緩至今。高科技產業也在轉變,台積電赴美設廠帶走部分高薪工程師,長期在美國工作就不會回台灣購屋,加上出口導向產業面臨景氣波動,無薪假與失業風險攀升,都壓抑了購屋需求。
在這樣的背景下,新青安排除限額或能緩解市場過度下滑,但要讓房市立刻「轉熱」並不容易。惟給予青年世代「一線希望」,至少證明政府願意調整制度,讓世代間有更公平的起跑點。對於青年朋友,也建議面對政策的放寬,不用急於馬上採取購屋行動,可多關注房市的變化,何況川普關稅的衝擊才剛要開始,下半年到明年的經濟情勢仍處於高度不確定。
最後要提醒的是,長期房市健全不能只靠金融措施。土地政策、社會住宅供給、租屋市場規範都要同步進行。政府讓青年可負擔自住房,同時也要提供良好租屋選項,才能降低投機壓力,避免政策被炒房者濫用。未來如觀察到非自住購屋過度集中時,政策也要即時修正,確保資源流向真正有需要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