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發中心擬調整壽險業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制度,其中有關資產淨影響數,可分15年認列的計算方式將做調整。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2日指出,相關規範還在研議且需評估影響,金管會將等定案後再對外說明,他強調,今年內一定會確定,只要研議評估完就會發布。
蔡火炎表示,為協助保險業全面落實資產負債的管理,及更合理反應保險業的經營風險,保障保戶權益、維持金融穩定,金管會2020年9月宣布要推動新一代清償能力(TW-ICS)制度,並在2026年1月日實施,為協助保險業順利實施,已在2023年7月25日、11月23日、2024年4月16日、12月31日,發布了四階段的過渡性與在地化的協助措施,協助保險業接軌新制度。
蔡火炎強調,已發布的四階段過渡性與在地化的協助措施等內容,都沒改變。保發中心正在研議細節,並評估對業者影響。
「台版ICS」第二階段過渡化措施,允許業者在2026年接軌後,其中逾6%高利率單,可再加15年來認列資產淨影響數(指資產、負債依市價認列後的缺口數),以緩解接軌一次性衝擊。
目前研議方向有三,一是RBC逾250%的公司,轉換後ICS以125%計算,缺口可維持15年分攤;二是RBC低於250%者,ICS是RBC的一半,缺口得在5年內加速補齊;三是若業者希望ICS進一步衝高到逾12%,額外部分一律5年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