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策會(MIC)發布2025年行動支付消費者調查發現,行動支付用戶集中在小額消費,並首度超越現金;至於跨境支付的比例則持續成長。
MIC於去年第三季,針對5,000個樣本進行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曾使用行動支付的國人首度超越9成(92%),常用行動支付的消費者亦首度突破8成(84%),且行動支付已成為優先付費工具。
值得注意的是,50元以內的小額消費,用戶選用行動支付比例達46%並超越現金。整體用戶更加集中於小額消費的趨勢,平均消費金額有9成以上集中在1,000元內。隨著跨境支付的消費者明顯成長,從2023年12%增加至2024年19%,18~25歲受訪者曾用跨境支付的比例達36%,為全年齡層中最高。
資策會MIC資深產業分析師胡自立預期,民眾傾向使用行動支付,以減少零錢的攜帶。跨境支付的成長,主因近兩年的出國旅遊人次成長所帶動,國內主要電子支付業者相當積極推動跨境支付,尤其日韓兩國,從數據上來看,近6成用戶曾在日本使用跨境支付。
針對支付金融服務的發展,資策會MIC表示,57%用戶曾使用消費以外的支付金融服務,和2022、2023年相比變化不大。前五名常使用的支付金融類型,依序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38%)、開設銀行數位帳戶(23%)、線上保險(11.4%)、投資理財(10.8%)與線上貸款(6.1%)。
胡自立表示,支付金融比例近三年變化不大,主要與國人對於行動支付結合金融的認知建立緩慢有關,多數消費者對行動支付的認知,仍偏向小額消費,嘗試使用的支付金融,多是小額投資、小資族理財相關。
MIC也進一步調查用戶未來會持續或開始使用的支付與金融服務,前五名依序為拆轉帳與轉贈點數(44%)、跨境支付(25%)、開設銀行數位帳戶(25%)、財務管理(23%)、先買後付(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