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海運美國線去「中」化,從船隊擴大到金流。美國預計10月14日起對中營、中製船舶徵收天價港口費,船公司和海運聯盟大規模調派非中船隊跑美國線,同時急忙尋找非中資融資規避潛在風險。業界估,中國機構提供航運業約1,000億美元融資,大部分是售後回租協議,也有可能被視為中資船舶,恐難逃每次靠港需繳交百萬美元港口費。
貨代業者研判,美國加徵港口費的新政直接影響海運成本,並可能影響託運人選擇船舶或船公司運送貨物到美國,牽動其他航線船隊配置,也為船公司爭取美國線合約帶來不確定性。
目前連鎖效應浮現,部分跑美國線的貨櫃輪轉調歐洲線,歐洲線貨量維持,但大船多、船班變多,本周歐洲線運價續跌,每40呎櫃運價約2,100美元,線上訂艙優惠價下探約1,800美元。
反觀美國線靠著抽船控艙挺價,部分船公司9月1日推漲,每40呎櫃喊漲約750~800美元,但多家貨代業表示還需觀察,因訂艙雖有增加、但沒有滿艙,且馬士基、赫伯羅特等歐系船公司美西線9月首周維持8月底運價,美東線還有加班船喊出特惠價搶貨。
美國海關及邊境保護局(CBP)計劃自10月14日起,對中國船東和營運商的船舶,每次停靠美國港口每淨噸收費50美元,每艘船每年最多收五次,到2028年將上漲至140美元,另對非中國經營人但使用中國建造船舶的營運方,每淨噸收費18美元,或每個貨櫃收120美元,兩者擇高計算,到2028年分別上調至33美元、250美元。未繳港口費的船舶將被禁止裝卸貨物,或扣留離港許可,直到確認付款為止。
據美國開徵港口費新規,船公司透露,美對中船東定義廣泛,除中製、中籍、中營船舶,擔憂與中國機構融資船舶也被視為中國船舶,正急尋替代資金來源。
中國機構約10年前開始大規模投入船舶融資,尤其在2008年金融危機後歐美銀行收緊貸款之後。粗估,目前中國機構對全球船公司的融資總額約1,000億美元,占全球航運業融資總額約6,000億美元的16%以上,大部分是跟中國機構售後回租的融資協議,近期紛紛轉向歐洲金融機構等非中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