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18社論

新台幣三情境待解 提升避險意識刻不容緩

image
新台幣走勢動向受到美元波動影響,而美元方向則取決於美國降息幅度與貿易談判進展。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通膨數據仍受關注之際,當前市場焦點已轉向政策變化與貿易談判的成果。尤其傳出川普可能提前任命新任聯準會(Fed)主席,美財長貝森特也公開呼籲9月降息2碼,並向日本央行施壓升息抗通膨,一連串訊息顯示,美元走弱已成為合理的預期。在此大架構下的新台幣走勢,美國降息步伐成為關鍵變數,並可能出現三種不同的情境。

 新台幣匯率為上半年上市櫃企業帶來了震撼教育,但進入下半年後逐漸趨穩,短線來看,內外資與出口商相互拉鋸,匯價於29.9~30.1元的窄幅盤整,似已恢復動態穩定。

 以往下半年因進入消費旺季、出口商動能轉強,新台幣相對容易偏強,但今年情況不一樣,受關稅戰所干擾,出口可能轉弱,加上美國降息步伐撲朔迷離,導致新台幣走向可能有三種不同的情境。

 情境一是機率最高的區間盤整。即美國9月僅降息1碼,美元指數緩步走低,半導體關稅談判無重大突破,新台幣持續在3字頭防線上下徘徊,新台幣在29.9~30元間震盪,呈現相對穩定。

 情境二是機率中等的偏升突破。美國9月一次降息2碼,美元快速走弱,且半導體關稅擁有利多,吸引外資大量匯入布局台股。新台幣短線突破29.9元並持續下探,外資買盤成為主導的力量,出口商被迫加快拋匯節奏。此情境一旦發生,央行操盤手段可能需更加靈活。

 情境三是機率不大的偏貶回落。若半導體關稅衝擊到出口,美股與台股同步修正,外資撤出,美元因避險需求而回升,新台幣可能貶破30元,但同樣因出口商在30元價位上方很有拋匯意願,加上央行也會進行調節,都會防止過度貶值情況的出現。

 值得注意的是,市場對台美談判解讀偏向並不順利,一定程度舒緩了出口的壓力。央行近期僅在盤中提供流動性,匯價回貶時不急於介入調節,因此目前價位為買賣雙方都能接受的區間,市場供需結構趨於「動態穩定」:即在國際情勢未有重大變化前,央行僅確保市場不出現失序波動,匯價自然反映資金流向與國際行情。

 而除了美國降息的步調之外,半導體關稅232條款談判結果是另一重要的變數,此案對台股有直接影響,也間接牽動匯市升貶。談判一有明確結果,股匯方向將出現新一波修正;若談判延宕,匯市則會持續維持區間窄幅震盪。

 整體而言,下半年新台幣走勢,動向仍受到美元波動的影響,而美元方向則取決於美國降息幅度與貿易談判進展。短線的窄幅震盪是市場共識,除非聯準會一次降息2碼或半導體關稅案有重大突破,否則匯市將大致維持「動態穩定」,不至於出現今年5月間的那種暴升行情。

 要提醒的是,上述各種研判有一大特色是,新台幣匯率何去何從,實非操之在我,以往企業對於央行維持匯率穩定的能力相當有信心,但目前的情況卻是,外來變數更具有主導匯率走向的影響力,況且央行在美國匯率操縱國的三道紅線,以及台美談判過程的龐大壓力下,客觀上來說,操盤也須採取相對收斂的態度。

 企業要有規避匯率風險的意識,所謂的自然避險,只會將公司置於難以預測的風險中,善用政府提供的匯率套餐,把避險成本視為經營成本的組成部分,是驚滔駭浪的國際變局下的自保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