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8黃于庭、孫彬訓/台北報導

啟動防詐 虛擬通貨將納照會機制

image
詐騙狀況及實際打詐措施概要

 立法院財政委員會7日考察金融機構阻詐機制及臨櫃關懷執行情形,金管會銀行局局長童政彰指出,金管會研提將目前尚未列入「詐騙犯罪危害條例」的虛擬通貨(VASP),納入照會機制,以達成跨業聯防;銀行公會也請外銀在台分行加入金融資料調閱暨聯防通報電子化平台,針對小型企業法人戶淪為人頭戶的疑慮加強防詐。

 據金管會統計,今年截至6月底,金融機構臨櫃攔阻案件共7,660件,金額高達59.47億元。

現行金融機構間的照會機制,是透過跨機構之間確認可疑帳戶的基本資料和交易記錄,雙重把關該帳戶是否為疑似詐騙帳戶,但VASP業者尚未被納入跨業照會機制中。

 由於銀行對客戶資料負保密義務,但若VASP業者欲照會銀行客戶的相關資訊,屬於跨業查詢,對此,童政彰說,研擬修正「詐欺犯罪危害防制條例」,提供跨業照會法據並建立相關機制。

 依詐防條例第8條規定,VASP業者執行虛擬資產帳號控管措施時只需要照會同業,而跨業照會目前還沒有相關的法律依據。內政部已盤點詐防條例的施行情形,金管會注意到詐騙案件部分涉及虛擬資產轉帳,因此主動提出修法需求。

童政彰進一步解釋,VASP業者雖沒有納入詐防條例的跨業照會機制,仍受詐防條例規管,因過去《虛擬資產服務法》專法草案尚未出爐,隨著專法上路,規管強度會提高,現在是可研議讓VASP業者與金融機構做跨業照會的時候。

童政彰還針對小型企業的法人帳戶,淪為人頭帳戶的情況表示,金管會從檢調單位回饋的資訊得知,詐騙集團開始改以設立實收資本額20萬元以下的小型公司行號,開設法人帳戶,因免驗資而逃避銀行對自然人帳戶的既有控管機制,較容易開戶,銀行因認為是一般小商家,較不設防,導致帳戶遭變賣成為人頭帳戶。金管會已要求銀行加強KYC與後續的監控,銀行公會也訂定實務規範。

外商銀行方面,目前外銀子行全面加入資料調閱與照會平台,至於29家外銀在台分行,因服務對象多為大型跨國企業,僅少數有納入中小企業客戶的銀行需依照風險監理,針對客戶的風險屬性進行辨識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