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8何英煒/台北報導

晶片100%關稅震撼》轉型AI製造 自動化產業成新贏家

image
為填補斷層,各國企業正加速導入智慧製造、協作型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取代難尋的人手,台廠自動化業者迎風而上,搶攻AI製造時代的轉型需求,將是這波全球製造業重塑中的新贏家。圖/本報資料照片

 川普總統拋出100%半導體關稅政策,不只震撼晶片產業鏈,也將加速美國製造業全面迴流。在生產基地西移的同時,人才能否跟得上,成為供應鏈重組下的最大變數。SEMI最新預測,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將出現逾百萬人力缺口,工廠蓋得快、人才補得慢,人才荒已成無聲戰爭。

為填補斷層,各國企業正加速導入智慧製造、協作型機器人與自動化設備,取代難尋的人手。達明機器人等台廠自動化業者迎風而上,搶攻AI製造時代的轉型需求,將是這波全球製造業重塑中的新贏家。

 SEMI與SIA報告預估,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產業面臨逾100萬技術工人短缺。美國估缺6.7萬人,歐洲10萬人,亞太更達20萬人。這不僅限於基層工程師與技術員,尚需10萬名中階主管與1萬名具備跨國管理能力的高階領導人才。人才不夠,產線動不起,製造業迴流恐變「空廠潮」。

台積電、鴻海、環球晶、日月光等台灣大廠已相繼在美設廠或擴廠。業界坦言,供應鏈若全面西移,勢必吸走大量台灣工程師與管理人才,造成本土產業出現空洞化風險,也讓人才競爭從薪資延燒至國際流動。

更現實的是,美國高工資、高工會的勞動環境,也讓製造商不得不加速自動化布局。業界普遍指出,未來的主力不是「找人來做」,而是「用機器取代人」。協作型機器手臂、無人工廠、視覺檢測、自主搬運設備(AGV)將全面滲透生產線。

法人分析,美國關稅重構將逼迫半導體供應鏈大洗牌,而台廠能否從「人才輸出國」轉為「自動化解方提供者」,將決定下一波全球科技競賽的勝負關鍵。

人才荒未解,自動化已起。業者表示,未來製造靠人不如靠機,台灣廠商若能轉型為全球智慧製造的解決方案供應者,將不只是被吸走的人才來源,而是重新定義產業角色的主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