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較於台灣輸美對等關稅國暫定20%,高爾夫球等傳產代工業更在乎新台幣匯率走勢,特別是許多業者第二季因新台幣匯率暴升出現慘虧。
業界無奈接受輸美關稅「就20%吧!」只期待新台幣兌美元匯率能貶回32元上下,大家還可勉強設法撐下去。
產業界表示,台灣代工業者出貨給品牌商的出廠價大約只有終端售價的20%到30%,這也是在美國將對台灣實施二位數對等關稅之後,台灣代工業者在向品牌商協商關稅負擔時,可以要求美國品牌商必須分攤多數稅賦,台灣代工廠只分攤新增關稅的2%到3%。
美國品牌商可以自行吸收新增的關稅成本,畢竟出貨價的20%關稅,反映在終端售價的金額相對的少;以出廠價100美元計算,關稅才20美元,才占終端售價(500美元)的4%。
但業者直言,新台幣大幅升值,才是傳產代工業者的實質致命傷;由於業者為國際品牌代工,收取的是美元,一旦新台幣兌美元匯率升值,轉換成為新台幣的營收馬上縮水,營收美元愈多、縮水愈嚴重,在管銷費用和成本固定的情況之下,毛利率將受到嚴重壓縮,埋下虧損的危機,這是不可逆的,一旦虧損就是實質虧損。
新台幣升值對業者的另一衝擊是,存放在銀行的美元部位,在每個季底結算時,也會有明顯的匯兌損失,造成季報的「雙殺」,雖然新台幣日後回貶,帳上損失可以回沖,但還是有短暫的季損失,且萬一新台幣一路走升,就無回頭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