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4蘇崇愷/綜合報導

整治亂象 陸銀行業反內捲

終止價格戰,廣東、寧夏等地金管部門相繼發聲,工商銀行為首家響應的國有大行

image
近期大陸銀行業掀起「反內捲」浪潮,廣東、寧夏、浙江寧波等地金融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相繼發聲。圖/新華社。
大陸各地銀行業反內捲概況

 近期大陸銀行業掀起「反內捲」浪潮,廣東、寧夏、浙江寧波等地金融監管部門與行業協會相繼發聲,針對「內捲式」競爭亂象展開整治。業界巨頭工商銀行率先響應,於7月底年中工作會議明確把「反內捲」列為下半年工作重點,成為首家將此納入策略的國有大行。

 界面新聞報導,銀行業「內捲」主要體現在價格戰與惡性競爭亂象。南開大學金融發展研究院院長田利輝表示,惡性價格戰包括高利吸收存款、低利率貸款,導致淨利差收窄,逼近銀行生存紅線。違規套利與無序行銷,如高額回扣、虛假宣傳及跨境ETF套利等,破壞市場公平。考核機制扭曲更催生「花錢買存款」等亂象,加劇資源配置不當與風險堆積。

 廣州某城商行分行負責人指出,2025年上半年,當地消費貸利率一度低至2.5%左右,幾乎是「賠錢搶生意」。目前,市場利率普遍回升至3%以上,但競爭壓力未減。

 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表示,監管部門推動的「反內捲」,目的在於透過制度約束,引導銀行業從規模驅動轉向品質效益驅動。此舉不僅要遏制價格戰與「短期衝業績」行為,更要打破「業績綁架」經營模式,促使銀行回歸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

 廣東作為銀行業「反內捲」領頭羊,其系統化措施備受矚目。廣東金融監管局日前印發銀行業、保險業「內捲式」競爭負面清單,並指導行業協會制定反不正當競爭自律公約。廣東銀行同業公會也發出自律公約,從定價行為、市場規範、服務標準等多方面劃定底線。廣東的創新亮點在於「1+3+N」制度體系,即一項負面清單、三項自律文件及N項業務領域措施,此系統化方案為「反內捲」提供制度保障與監管支持。

 薛洪言指出,部分地區推行的「負面清單+自律公約+專項治理」的制度體系,從整體規劃入手,明確競爭邊界,規範經營行為,為銀行差異化發展創造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