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4社論

香港穩定幣的前景

image
香港可發行各種幣別的穩定幣,但參與業者更需選對項目,才能避免無利可圖。因此不難預測,善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地位,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才是香港在穩定幣市場的利基所在。圖/本報資料照片

 香港「穩定幣條例」今年8月1日生效實施,任何人在香港發行法幣穩定幣,或發行宣稱錨定港元價值的法幣穩定幣,都必須申領牌照,未來穩定幣發行商可自由選擇錨定各種幣種,包括離岸人民幣、日圓、歐元或美元等,非僅限於港元。這項作法最重要的隱含意義是,中國大陸禁止加密貨幣的政策出現轉彎,直接面對虛擬貨幣時代的來臨。

 目前全世界已有約180種穩定幣,其中前兩大的穩定幣發行商Tether與 Circle,吃下9成以上的業務。除了享有鉅額的獲利(主要來自儲備的債券收益),Circle的股價更一飛衝天,日前一度觸及融斷機制,享有上百倍的本益比。由於穩定幣市場有大者恆大,寡頭壟斷的特性,對較晚投入市場非常不利,真有獲利的發行商只有極少數。也因此,香港發展穩定幣市場上有何利基?又要如何做出市場的區隔?

 號稱「紐倫港」世界三大金融中心之一的香港,現在要正式推動穩定幣業務,坦言之,讓人意外慢了好幾拍。因為早在2019年全世界最大的穩定幣發行商Tether,已發行過離岸人民幣穩定幣,但中國政府基本上反對加密貨幣,使得香港推動時格外小心翼翼,例如在2022年1月香港金管局進行推動穩定幣的社會對話,2024年3月開始啟動穩定幣沙盒計畫。香港在推動的過程似乎「想太多」,是否失了先機引來外界議論紛紛。

 無可否認,穩定幣與央行數位貨幣兩者間存有競爭關係。兩者在跨境交易清算都有極高的效率,不同的是,前者是由民間主導運作,後者是由政府央行主導。由於中國在數位人民幣的發展遙遙領先,近來更積極與多國(含香港)發展跨境貨幣橋(m-Bridge)計畫,因此合理的懷疑,香港觀察風向,因此重視貨幣橋計畫,輕乎穩定幣的發展。

 但穩定幣的優點是,交易者在同個鏈上,沒有無國界的差異,省掉許多溝通協調的環節,因此發展迅速。儘管中國數位貨幣技術領先,但非技術性問題在貨幣橋計畫上處處受限於人,發展速度自然慢了下來。

 香港可發行各種幣別的穩定幣,但參與業者更需選對項目,才能避免無利可圖。例如若在香港發行美元穩定幣,只是「拿香跟拜」,無足輕重,也成為美元霸權的從屬組織。但若發行港幣穩定幣呢?可能也沒解決什麼痛點,只是多此一舉,預料也不會有什麼市場。

 因此不難預測,善用離岸人民幣資金池的地位,發展離岸人民幣穩定幣才是香港在穩定幣市場的利基所在。隨著國際情勢的演變,中國對外貿易以人民幣定價的交易,占比愈來愈高,都是潛在的客群,而錨定離岸人民幣,也跟人民幣之間設有一道防火牆。

 國際上包括Amazon、Walmart與Paypal等業者,都積極發展自己的穩定幣,應是看準未來穩定幣在零售網購中的支付功能。去年7月京東正式進行港元穩定幣沙盒試驗,也算此領域的先行者,然而受限於政策,影響到進度與錨定幣種,一旦香港穩定幣條例實施上路,代表著政策的重大改變,人民幣穩定幣迅速發展是可以預見。

 因擔心SWIFT被西方國家壟斷,中國急於發展人民幣跨境支付系統(CIPS)與貨幣橋(m-Bridge)計畫,但這些政府高度介入且中心化平台的發展,明顯落後於去中心化,由民間發展的穩定幣。

 不僅如此,穩定幣的發展也將降低SWIFT與紐約清算銀行間支付系統(CHIP)的地位。中國政府如轉而支持發展人民幣穩定幣,也可視為推動人民幣國際化的方式之一。當然,加密貨幣也將從反體制走進體制,迎接更多的監理要求,告別了原本的洪荒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