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2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口述,記者彭暄貽整理

台灣稅率高於韓 供應鏈挑戰大

image
台化董事長洪福源。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國川普新政府成立,在這半年內的政策施行,讓台灣的經濟發展,除了毛利較高的部分半導體產業外,其他大部分產業都深受其影響,且力道強勁,因客戶改變消費習慣,成為剛需採購的營運模式,紅海巿場形成,擠壓價格結構,各產業段加工差嚴重不足。

 如今,白宮最新公布各國修正後對等關稅,台灣稅率20%,預期可讓市場不確定變數趨緩,需求會陸續出來,但供應鏈、訂單將呈現新型態,業者必需抓住這種轉變;尤其,國家間稅率差會影響供應鏈,台灣與韓國差五個百分點是個挑戰。

 整體市場若因暫時性關稅底定,需求恢復正常,會有助產品去化,特別是經過四個月不確定性,庫存已低,價格比較容易回到正常軌道。當然,對等關稅會繼續談下去,川普政府玩的是以關稅手段,換取消弭貿易逆差,他這個生意人拿美國的需求,公開標售找最佳標案,供應國家只好依其條件應標。只是,最終的成本由誰承擔是個重點,美國人若是自己不能生產,只好承受成本,就有通膨的壓力。

 今年4月2日美國政府拋出「對等關稅」、「次級關稅」,市場窒息,全世界供應鏈面臨斷鏈、破碎、重組。四個月以來反反覆覆,提高、降低、寬限、再延期,市場在這種舉期不定的情況下無所適從,只能延緩下單剛需採購,或搶寬限期下單,造成市場價格保守,傷害市場的發展,供應端、需求端庫存偏低。

 不過,市場的需求還在,除了中國大陸內需不理想外,其他國家都還可以,尤其美國仍然很健康。在美國與多個主要貿易順差國家,對等關稅底定15%至20%之後,市場不再無所事從,各國與終端消費逐步有因應對策,供應鏈重組也在進行中,需求會陸續出來,但是市場供應鏈、訂單都會呈現新形態,新商機呈現,業者必需抓住這種轉變。

 台化以石化產品、塑膠出口貿易為主要,直接銷往美國不多,但是間接貿易不少,挑戰的是消費國的對等關稅稅率,越南20%、土耳其15%這些數據重要,我們會觀察今後的變化,調整市場布局,另外各國的內需市場,則與對等關稅稅率無太大關係,亦有拓展空間,只要差異化做得好會容易開拓。

 世界整體市場若因暫時性關稅底定,需求恢復正常,會有助於產品的去化,特別是經過四個月的不確定性,庫存已低,價格比較容易回到正常軌道,而夏季用油需求存在,台化芳香烴產品持正面看法,加工差可望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