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2袁延壽、劉朱松、曾麗芳/台北報導

外移企業降衝擊 靠多元布局

image
成衣、製鞋、自行車等產業,都透過多元生產基地布局,彈性調配的經營策略將對等關稅的衝擊降至最低。圖/本報資料照片

 美對台課暫時性對等關稅20%,成衣、製鞋、自行車等產業,都透過多元生產基地布局,彈性調配的經營策略將對等關稅的衝擊降至最低。

 紡織業這波受衝擊最大的,會是屬於產業上中游的長短纖、聚酯等、加工絲、尼龍等業者,先前已遇大陸低價傾銷,毛利率多已壓低在10%之下甚至已虧損,如再徵20%關稅,根本無法承擔,真的會變成紡織「慘」業。

 下游的成衣廠,因生產基地多已移往東南亞或多元化產區,且先前有跟客戶協調過分擔,因此受衝擊影響已小。

 有PTA、聚酯、長短纖、成衣一條龍廠的遠東新認為,長短纖受到的衝擊就非常大,這次關稅20%不是從32%降下來,而是從過去的10%提升到20%。

 產項中有部分的競爭對手是韓國,以台稅率來看,競爭力影響非常巨大。

 中游的加工絲、尼龍廠先前已經被中國大陸紡品降價傾銷「打趴」過一次,目前營運的毛利率都不到10%,現暫時性關稅20%,以後就算談到15%,都十分沉重。

 廣越、儒鴻等下游的成衣廠目前生產基地幾乎都在印尼、越南、東南亞等地區,20%的暫時性關稅影響較小。

 台灣製鞋業者如寶成、豐泰、鈺齊-KY、志強-KY、來億-KY、中傑-KY等公司,因生產基地多在東南亞或印度等地,根本不適用對等關稅暫時性稅率20%,反而在意東南亞的越南、泰國及印尼等各國對等關稅。

 外銷導向的自行車產業,認為台灣的對等關稅暫訂20%,對自行車產業勢必產生相當程度的成本壓力,但因稅率仍低於主要對手國,短期內預期影響有限。

 自行車龍頭巨大表示,營運策略早已非單一生產基地與出口國的「線性思維」,而是多地生產、多國配置的「模組化思維」,逐步朝向短鏈供應、就近支援市場的目標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