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宣布232條款調查即將公布,這把懸在台灣科技業者頭上的劍,正在重新定義何謂美國夢。過去台灣業者的美國夢很簡單,只要有技術和成本優勢,即可成為美國科技巨頭的合作夥伴。如今,美國夢有了新的詮釋,產業商品關稅牽制,未來恐須親自踏上美國土地,才能繼續這場遊戲。
台積電1,650億美元投資亞利桑那州廠,外界推論美國總合政策使然,但目前看來更像是一次精準戰略卡位。緯創過去90天主動加速建廠與租廠,現今回顧也是積極之舉。廣達今年四度公告注資美國,用以租廠並改善廠房設備,全力應對美國客戶需求;232條款調查日後出爐,商品關稅即將實施,這把被別人視為架脖子的刀,即將成為具備在地製造實力台系業者肩上封聖的劍。
日本承諾投資5,500億美元、韓國投資3,500億美元,換取15%的優惠對等稅率,也為台灣企業提供了清晰示範,以投資換取市場准入,以在地耕耘換取政策優惠,也將形塑高科技業無形聯盟;新美國夢則要求台企從「製造夥伴」升級為「戰略盟友」,這意味著必須在美國土地上證明自己的價值。環球晶德州廠、台積電亞利桑那廠的意義,不僅是產能外移,更是身份認同的重新建構,當落地美國的台企成為「美國製造」的重要組成,這些台廠更懂得在當地所遇到困難,就如留學生同理彼此一樣,更具向心力與差異化,抱團所擁有實力將重塑台灣高科技業的新格局。
日本以黑船再現,形容台積電熊本設廠,積極爭取學習晶圓代工實力提升契機,面對這波產業變局,台灣政府也應建立更靈活的政策協調機制,主動協助中小型企業赴美投資,轉化為戰略升級的跳板,讓黑船形成艦隊,當然企業層面也應該採取雙軸策略,一方面在美建立據點,鞏固地位;同時深化在台研發創新,保持技術領先。兩地互補,形成完整競爭優勢。
美國新政已改變遊戲規則,但也為台灣科技業提供重新定義目標的機會。未來成功標準可能是成為境內且不可替代的戰略夥伴。不過,在轉換中,陣痛是暫時的,但新美國夢格局卻可能更加壯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