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802張瑞益、楊絡懸/台北報導

科技產線大遷移 晶圓代工先行 下游供應鏈跟進

image
而台積電帶頭作用下,在美布局已勢不可擋,目前供應鏈建置逐漸向下延伸,封測龍頭日月光鬆口積極規劃赴美。圖/本報資料照片

台灣暫行對等等關稅稅率20%,相對高於日韓,讓原已加速分散產能的台廠,進一步盤點其全球布局節奏,目前上游晶圓代工先行、封測龍頭日月光鬆口積極規劃赴美;而半導體設備及測試介面廠均已擴大在美後段服務因應;此外電源、PCB、精密零件等台廠則以台、泰、越、美形成多點支撐網絡,產線靈活調度策略成為應對地緣政治與稅賦變局的關鍵。

台積電在美一廠量產、二廠完成建設,日後包括先進封裝乃至研發中心均將陸續進行,在美布局已勢不可擋,而台積電帶頭作用下,目前供應鏈建置已有逐漸向下延伸趨勢,最大封測廠日月光先前對赴美一事均保守回應,第二季已具體指出,因應人工智慧(AI)晶片大廠輝達(NVIDIA)測試需求,積極規劃建置美國封測產能,其他客戶需求則持續積極評估。

此外,半導體設備廠及測試介面均增加美國營運量能,初期先以擴大後端的產品服務為主,包括穎崴、旺矽及中華精測均已在美國設立子公司,強化當地客戶服務,各廠均表示,未來美國布局能量將視客戶需求動態增加。

零組件方面,台達電早在2015年啟動分散式製造策略,並自2022年起加大在美投資,擴建德州生產與實驗設施,近期更針對AI伺服器與資料中心提出「From Grid to Chip」全套解決方案,從供電到熱管理一次包辦,成為北美CSP與IC大廠的重要夥伴。

光寶科亦強調「可控之事要做到極致」,持續加碼美國產能,BBU產品同步於台美擴產。儘管美國製造成本高,卻因客戶理解並願意買單,使公司仍維持整體獲利水準。

 PCB產業方面,台灣電路板協會(TPCA)表示,當前分散產地決策多數仍來自國際客戶要求,關稅多由客戶吸收,持續在東南亞進行建廠計畫。

樞紐軸承廠已強化越南及泰國產能,業者指出關稅政策成為測試供應鏈應變力的契機,產線布局出現「產能在前、訂單在後」的新常態,今年將成為驗證產地遷徙成果的關鍵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