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總統川普宣布,美韓達成「全面且完整」的貿易協議,對韓國稅率從先前威脅的25%降至15%(汽車關稅也降至15%),韓國並承諾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並購買1,0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在韓國稅率公布後,行政院長卓榮泰31日強調,對美關稅談判進行到了關鍵時刻。行政院台美經貿工作小組也指出,台美談判小組已經完成技術性磋商,等待美國決策流程後有望發表聲明。
台美已就關稅、非關稅貿易障礙、貿易便捷化、供應鏈韌性、經濟安全等議題達成一定共識,歷次商討範圍更包括投資、採購、台美經貿合作等議題。政院副院長鄭麗君、經貿談判辦公室總談判代表楊珍妮率領談判團隊,於21日當周在華府與美方進行第四輪實體磋商,再次會晤美國貿易代表葛里爾及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
川普計劃於當地時間7月31日簽署新行政命令,對未在8月1日前達成協議國家徵收更高關稅,包括加拿大等。他在白宮與韓國官員會面後,宣布美韓敲定協議,韓國將投資美國3,500億美元,用於美國擁有、控制且由川普選定投資項目,投資9成獲利將回饋給美國人民。
韓國高層說,其中1,500億美元用於造船合作,剩餘2,000億將投入晶片、核能、電池與生技領域。投資以貸款與擔保為主,直接投資僅占少數,細節尚未明確;韓國將對美國全面開放貿易,接受汽車、卡車與農產品等美國商品,且美國不會被課任何關稅,但白米與牛肉不會進一步開放。此外韓國總統李在明將訪問白宮舉行雙邊會談。至於半導體與藥品關稅稅率,美方同意韓國不會比其他國家差,但鋼鋁維持50%關稅。
1日是美國對等關稅大限,台美多項議題已達一定共識,並可望於美國時間31日壓線衝出,除稅率外,對美投資、採購亦是關切焦點。
值得注意的是,美國上訴法院在台灣時間31日晚間10點開始審理川普關稅案,就川普政府的關稅政策是否合法口頭辯論。法界認為,無論聯邦上訴法院的最終判決結果為何,該案最終將提交到美國最高法院審理。若最終判定不合法,川普的關稅措施將被推翻,向各國已徵收的關稅可能必須退還。
(相關新聞見A2、A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