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31文/郭亞欣

地震險進化 擴大給付紅單建築

2025年7月15日起,保戶房屋即便未達全損標準,只要被張貼紅單,即可申請臨時住宿費用10萬元

 台灣位處環太平洋地震帶,頻繁且無法預測的地震,已成為國人不得不習慣的日常;但伴隨強震而來的高額財損,卻可能是受災戶一輩子擺脫不了的夢魘。1999年的九二一地震,激起政府相關部門建立政策性地震險的共識,並自2002年正式開辦,承保住宅因地震「全損」,受災保戶可申請最高150萬元理賠金以及20萬元臨時住宿費用,以保障民眾因房屋不堪居住時可有一筆急難救助費用。

 地震保險基金表示,隨著台灣建築法規的修正及建築耐震標準大幅提升,以及理賠實務的觀察,發現部分震損建築雖未達全損標準,但住戶卻因住宅被政府判定為紅色危險標誌建築物(紅單)而無法入住。有鑑於此,在不影響住宅地震保險危險承擔總額及保險費率的前提下,自2025年7月15日起,所有還有效保單均適用擴大臨時住宿費用給付範圍。意味著不另加收費用的前提下,保戶即便未達全損標準,只要被張貼紅單,即可申請臨時住宿費用10萬元(在保險期間內臨時住宿費用合計最高仍為新臺幣20萬元),期望打破「有感地震、無感保險」的刻板印象,讓政策性保險更符合民眾的實際需求。

 民眾若需進一步瞭解其保險內容或投保程序,可洽各大產物保險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