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及總經環境解析:美國近日與菲律賓、日本及歐盟達成貿易協議,汽車關稅降至15%,並爭取日、歐對美投資總額達1.15兆美元,中美則於7月28至29日在瑞典進行第三輪談判。8月1日美國對等關稅即將上路,關稅影響的市場情緒已較先前趨穩。
台灣方面仍待最終稅率揭曉,預估介於15%至25%之間,然市場真正關注焦點在於半導體是否課稅及是否設有過度期。雖然,台灣半導體直接對美出口占比僅6.6%,但相關的資通訊產品高達6成,若半導體課稅涵蓋範圍過廣,對台灣產業將帶來壓力。
市場亦關注7月30日聯準會FOMC會議,短期預期降息機率雖不高,但若美國6至8月通膨持續趨緩,聯準會9月仍具降息空間。此外,儘管高房貸利率仍構成壓力,但近期美國公布消費者物價指數(CPI)略低於預期,加上中東局勢緩和、能源價格回落,仍有助壓抑通膨。後續通膨與美中談判進展,將是金融市場關注焦點。
重要類股及產業變化:除了對等關稅以及半導體關稅課徵相關議題之外,市場也關心7月底及8月初陸續公布的美國重要科技股財報及法說會,指標股包括Meta、MSFT、Amazon、ARM、Qualcomm以及Apple。
上周Alphabet公布財報後,市場對於AI應用成長及CSP公司在AI方面的變現能力感到滿意,市場對其他CSP的財報結果也趨向樂觀。至於Apple,市場關注的重點將在美國貿易政策對於iPhone生產地區的影響,以及Apple在AI方面的布局能否進一步加速。
台股走勢及操作看法:大盤自7月中以來,多次挑戰23,600點至23,800點壓力區,均未能有效突破,反映市場在高檔追價意願有限,獲利了結與籌碼調整壓力逐漸浮現。技術面來看,月線、季線持續上揚,中長期趨勢仍偏多,但日KD指標已進入高檔鈍化區,且指標呈現背離走勢,顯示短線動能逐步減弱,震盪拉回風險上升。未來一周,若指數遲遲無法突破前高,波動加劇,且回測月線及向上趨勢線支撐的機率將大幅提高。
籌碼方面,投信買賣超動作交替,融資餘額近期回升則顯示散戶進場,籌碼面雜音增加。整體而言,台股高檔震盪恐加劇,操作不宜過度樂觀,建議採取低量靈活短打策略,並聚焦題材與業績支撐股操作。
AI仍為選股主軸,台積電法說展望樂觀,加上美國放寬部分晶片出口限制,將激勵AI半導體、先進封裝、IC設計與高效運算等族群表現。政策面有利多題材的族群,如國防部500億元無人機採購案、台灣西部風災重建嘉惠的軍工、電網與內需基建股,輪動表現也值得期待;暑假旺季帶動的航空、觀光、飯店、食品通路等傳產股,預期第三季業績正向,亦可納入選股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