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主要經濟體政策方向出現分歧:美國進入「可降可不降息」的中性區間、歐洲在貿易讓利下壓力漸增。資金在這樣的環境中重新定價風險與報酬,中期資產波動性將提高,面對此一結構重整,指數期貨可望成為策略布局的核心工具。
若看好美股結構性優勢,在政策穩定與企業基本面支撐下,可透過微型那斯達克100期貨順勢參與;對歐洲經濟前景持保守看法者,亦可運用微型德國指數期貨進行對沖或策略性空方布局。
本周美國聯準會FOMC會議預期按兵不動,雖可能出現一至兩張反對票,但主軸依舊偏向觀望。在非農就業反彈、GDP回升、商品價格受控的背景下,聯準會仍有本錢觀察關稅對通膨的中期影響。此一政策靜態化,結合企業財報韌性,為美股中期表現提供支撐。
相對於美國的穩健節奏,歐洲經濟在最新美歐關稅框架協議中顯得腹背受敵。儘管汽車關稅從27.5%下調至15%,看似利多,實則對德國出口車廠(如Volkswagen、Mercedes-Benz、BMW)仍構成實質成本壓力。更關鍵的是,鋼鐵與鋁材關稅僅轉為配額制度,而非全面撤除,加重德國工業原料成本波動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