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29黃于庭/台北報導

ETF流入量創新高 幣圈資金轉彎 以太幣勝比特幣

image
比特幣與以太幣現貨ETF近一周資金淨流入/流出

 近日市場風險偏好情緒明顯上揚,且資金出現大轉彎,機構看好以太幣更勝比特幣。根據數據指出,加密貨幣ETF的流入量創下歷史新高,其中由以太幣(ETH)領漲,7月以太幣ETF流入量創歷史新高,超越比特幣ETF的資金流入量,截至25日已達39億美元,外界甚至將以太幣譽為「數位石油」。

 根據Coinglass統計,以太幣現貨ETF自21日至25日單周淨流入達18.47億美元,比特幣現貨ETF單周淨流入僅0.73億美元,且據幣安研究院統計,7月更是以太幣ETF淨流入創下史上新高的月份,顯示機構投資人資金從幣圈老大哥轉向二哥。

 Da Labs共同創辦人兼執行長周子鈞指出,以太坊被推出時是以「世界電腦」為定位,成功推動整個區塊鏈生態以智能合約為基礎拓展,如今以太坊被比作區塊鏈的石油,主要是源於其經濟的重要性。從DefiLlama數據來看,區塊鏈世界有將近6成的資產是存放在以太坊區塊鏈上,以目前區塊鏈的創新應用而言,多數的去中心化創新還是以以太坊為主要發源地,如Pendle等新興經濟模型皆誕生於此。

 台灣加密貨幣交易所HOYA BIT創辦人彭云嫻表示,與比特幣不同的是,以太幣本質上是「使用型資產」,以太坊上的所有智能合約、應用平台、NFT操作或遊戲與借貸等,都需要消耗以太幣來支付燃料費才能運作,其背後邏輯與工業社會依賴石油推動機械運轉相似。若比特幣是一顆養在家裡、期望它未來升值的「黃金蛋」,那麼以太幣就像是一台「每天會開的車」,提供Web3經濟活動的實際需求,其價值來自不斷地被使用與消耗。

 幣修學分共同創辦人周律辰認為,公鏈本身就像虛擬資產的「土地」,資產、協議與應用通常會選擇在穩定且資源豐富的「土地」上建立,以太坊無疑是目前最大的土地,以太幣則是在這塊土地上流通最廣泛的燃料或資本,在以太坊上提早做好經濟布局確實是機構該考慮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