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25陳碧芬/台北報導

台灣企業樂觀指數 Q3逆勢揚 政院特別預算助攻,季增1.5%

 川普關稅帶來的不確定情勢,整體下行的全球趨勢中,第三季台灣企業樂觀指數出現逆勢上揚,季增1.5%。

其中,產業樂觀指數以製造業反彈4.4%最為突出,出口訂單的提前拉貨帶來出口樂觀度大增17.4%;企業規模樂觀程度則三類規模同步增加,小型企業指數上升3.3%領先,中型企業微增0.8%,大型企業增0.2%,顯示台灣企業在川普關稅風波、地緣政治持續緊張中,具備初步應變韌性。

 調研單位美商鄧白氏(Dun&Bradstreet)分析,此次回升可能與行政院新台幣4,100億元特別預算、出口訂單提前釋出與部分東南亞產線轉單效應有關。行政院特別預算涵蓋融資協助、就業穩定措施與電力補貼等項目,尤以出口導向型產業為主要受惠對象,因此小型與中型企業樂觀情緒較上一季有所回升。

 鄧白氏國際市場首席營運長鮑文安(Julian Prower)表示,台灣企業反映出在不確定環境下的調整能力與應變速度,部分企業已著手重新配置供應鏈、擴展多元採購來源,並結合政策支援來因應外部衝擊。

 鄧白氏24日發布《2025年第三季全球企業樂觀指數分析報告》(GBOI)及《台灣企業樂觀指數調查》(BOI)。報告顯示,在全球貿易放緩、潛在關稅威脅與銷售動能疲弱的背景下,全球企業信心再度下滑,整體GBOI季減6.5%,為連續第三季下跌,年初至今累計跌幅已達近20%。

儘管美國政府已採取行動緩解關稅緊張情勢,但其貿易政策走向尚未明朗,不確定性仍高,使得全球製造業對未來景氣多持保守觀望態度。

 此次調查和台灣一樣呈現正向成長的經濟體,僅有南韓、奈及利亞及英國。調研團隊指出,台灣整體指數略有提升,但企業對未來營運的審慎態度未見鬆動,包括獲利能力、產品定價與招募意願等三項子指標皆降至近兩年新低,突顯企業對於高利率環境、內需疲弱與全球地緣政治風險的關注持續升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