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AI行動計畫指出,人工智慧將帶來包括自主無人機、自駕車與機器人在內的一系列實體創新,並強調尚未命名的新型技術也將隨之出現。機器人技術被視為推動製造業與物流變革的關鍵,亦具國防與國安應用潛力,台廠包括協作機器人達明、3D視覺所羅門、關節及馬達廠上銀及廣宇、系統整合廠羅昇等概念股可望受惠。
美國政府將透過國防部、商務部、能源部與國科會等機構,運用SBIR、CHIPS法案(晶片與科學法案)、國防生產法等工具,推動機器人等次世代製造技術的研發與到位。
此外,商務部轄下的國家電信與資訊管理局(NTIA)將召集產業與政府利害關係人,針對美國機器人與無人機製造產業所面臨的供應鏈挑戰,提出具體對策,強化美國在全球機器人產業鏈中的主導地位。
尤其中美AI競賽加劇,業者指出,台灣的機器人零組件業者本周成立台灣AI機器人產業大聯盟,台灣業者有機會在中美AI競賽下,可坐收漁翁之利。
在美國製造的政策帶動下,晶圓大廠台積電大手筆赴美設廠,電子五哥亦重新調整供應鏈,同時擴大美國市場的設廠投資。雲端大廠業者就指出,亞洲製造業的模式,恐難複製到美國市場,最終一定要導入自動化。
協作型機器人手臂業者達明機器人亦呼應表示,未來自動化是趨勢,且沒回頭路。該公司預期,當各國與美國的關稅談判告一段落後,供應鏈重組計畫即會執行,屆時產線自動化、工廠自動化將會是IT投資的重點。
輝達董事長黃仁勳日前表示,未來的AI將開始走向實體AI,即機器人的時代。台灣機器人的相關供應鏈有機會跟進此商機,像是AI及3D視覺辨識軟體公司所羅門近期積極投入可移動式的視覺辨識方案,預先卡位人形機器人的商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