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成式AI、高效能運算(HPC)與資料中心對記憶體頻寬與效率需求快速提升的推動下,新一代記憶體標準DDR6正式浮上檯面,並朝量產導入邁進。
根據產業界預估,DDR6將於2027年進入大規模導入期。
三星、美光與SK海力士等全球三大DRAM原廠,已率先啟動開發計畫,聚焦於DDR6 晶片、控制器與封裝模組的技術驗證與產品布局。
根據國際標準組織JEDEC(固態技術協會)的推進時程,DDR6主規範已於2024年底完成草案,LPDDR6草案也於2025年第二季對外發布,預計2026年將進入平台測試與驗證階段。
業者分析,DDR6在效能與架構方面,皆實現重大突破。起始傳輸速率達8,800MT/s,產品生命周期內最高上看17,600 MT/s,整體效能較DDR5提升約2至3倍。
在架構方面,DDR6採用4×24-bit子通道設計,相較DDR5的2×32-bit架構,在平行處理效率、資料流通與頻寬使用上更具優勢,但同時對模組I/O設計與訊號完整性提出更高要求。
傳統288-pin DIMM插槽在DDR5 6400MT/s應用時,已出現訊號反射、串擾與阻抗不連續等物理瓶頸,難以支援更高速與高通道數的DDR6 架構。
為因應此一挑戰,由戴爾(Dell)首創、並經JEDEC推動標準化的CAMM2(Compression Attached Memory Module 2)架構,現已逐漸成為主流解決方案。
業者指出,CAMM2結合高頻寬、高密度、低阻抗與薄型化設計,成功解決傳統插槽限制,目前已有多家模組與主機板設計廠商投入樣品測試與應用開發。
在技術開發方面,三大DRAM原廠已完成DDR6原型晶片設計,並與控制器廠商及平台業者(如Intel、AMD)展開接口協同測試。平台端方面,下一世代CPU預計自2026年起陸續支援DDR6,應用涵蓋AI伺服器、HPC系統與高階筆電等領域。
隨著DDR6標準日益明朗,這波記憶體技術升級將不僅是速度的提升,更代表整體系統架構的重塑與世代交替。
業者指出,全球產業鏈已積極投入模組設計、封裝工藝與連接器技術創新,搶攻下一波高效能運算市場的戰略制高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