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23袁延壽/台北報導

關切碳費衝擊 水泥公會發聲 台泥也呼籲:加速規劃台版CBAM

image
台灣區水泥公會理事長張剛綸表示,課徵反傾銷稅,有助於回復國內公平競爭的產業環境。圖/本報資料照片

 針對財政部22日公告對越南進口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台灣區水泥公會理事長張剛綸表示,課徵反傾銷稅,有助於回復國內公平競爭的產業環境。

 水泥公會統計,台灣進口水泥占比逐年上升,自2013年的11.26%,增加到2023年的24.83%。去年進口水泥量已達350萬噸,占國內總消費數量的26%,今年更已逼近3成,國產品市占率下降至68%,國內水泥業者去年營業利益更開始下滑。

 針對政府對越南進口水泥課徵反傾銷稅,台泥肯定這項決定彰顯政府維護國內產業公平貿易環境的決心。但台泥點出,本次課徵的反傾銷稅率(13.59%~23.20%),僅能部分縮小進口水泥與台灣本地生產水泥之間新台幣500至700元的價差,碳有價制度實施後,不公平競爭的現象只會持續擴大。

 台泥認為,產業的發展最終目的是為了全體國民的福祉。台灣的經濟發展,除了引以為傲的半導體產業,製造業更是吸納大量勞動力、支撐社會穩定的基石。

 台泥指出,在討論產業是否需要受到保護時,不能只用產值高低來衡量。水泥、鋼鐵等高碳洩露產業集中在中部、南部、東部,涵蓋勞工人數非常廣大,顯見低碳轉型不僅是環境議題,更是攸關數十萬製造業勞工生計的公正轉型重大議題。

 為維護本地勞工權益,並促使國內外產業在公平的碳成本基礎上競爭,台泥再次呼籲,政府加速規劃台版碳邊境調整機制(CBAM),以確保台灣產業在全球淨零趨勢下的公平競爭力,才能保護國內產業,同時避免碳洩漏風險。

 水泥公會指出,國內即將開徵碳費,國內水泥廠為配合國家淨零排放政策,推動循環經濟處理事業廢棄物及生活垃圾,並已積極進行減碳、轉型低碳水泥生產的改造,耗時耗費,且又要降緩生產量能,對國內水泥廠的營運負擔極重。又依進口水泥FOB報價,國內水泥與進口水泥價差約每噸600元;若加上碳費開徵,價差可能高達900元。因此,如果不能遏止進口水泥及其熟料低價傾銷到台灣,就會逐漸對台灣水泥產業造成嚴重衝擊,甚至整個產業都會面臨生存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