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歐峰會將於24日在北京登場,但中歐關係卻在會議前夕急轉直下,不僅傳出原訂兩天會議縮減至一天,歐盟近日公布第18輪對俄制裁方案,其中包括7家中國、3家香港的實體,此舉引發中方強烈反彈,批評是「莫須有」罪名,將採取必要措施應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21日宣布,經中歐雙方商定,歐盟理事會主席柯斯塔(Antonio Costa)及歐盟執委會主席范德賴恩(Ursula von der Leyen)24日訪中,兩人將與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會面,並與國務院總理李強共同主持第25次中國—歐盟領導人會晤。
法新社引述歐盟理事會網站顯示,峰會焦點是雙邊關係的現狀、全球地緣政治的挑戰,包括俄烏問題,雙方將討論更平衡、對等、互惠互利的貿易關係,以及氣候變遷、生物多樣性和推動綠色轉型等共同關心的領域。
歐盟18日公布對俄第18輪制裁方案,增加26個為俄軍工綜合體提供供應的實體,包括7家來自中國,3家來自香港。中國商務部21日回應,歐盟不考慮中方多次交涉和反對,一意孤行,在第18輪對俄製裁繼續將部分中國企業列入清單,並以「莫須有」的罪名制裁中國金融機構。中方對此強烈不滿、堅決反對。
在中美角力不斷的背景下,中歐峰會原有望深化合作,應對地緣政治不穩定問題。但中歐近期卻動作頻頻,中國收緊稀土出口管制,9日宣布對歐盟稀土提煉關鍵原料甲苯胺加徵反傾銷稅。
歐盟則對中國實施禁止醫療設施招標限制,並對稀土議題和電動車產能過剩抱持強硬態度。
德媒明鏡引述消息指出,歐盟內部文件顯示,真正讓歐方焦慮的不僅是稀土問題,而是中國近期批准與匈牙利一同擴建稀土提煉廠,確保技術牢牢掌控在中方手中,威脅歐盟「稀土自主化」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