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行車產業今(2025)年上半年相關產品出口值14.22億美元、年減約8%,主要受到歐洲庫存高、美國對等關稅及大陸市場衰退等三大因素干擾。其中,傳統自行車出口值量均年減兩位數,電動輔助自行車(E-Bike)出口量雖衰退14%,惟出口值微幅超過傳統自行車,成為市場主力產品。
值得注意的是,台灣自行車零組件上半年出口值7.25億美元,逆勢成長逾1成,業界分析,主要受惠新車訂單回溫,歐美修補市場的穩定需求,顯示自行車產業已出現正向訊號。
根據台灣自行車公會草本統計資料,上半年傳統自行車出口34.44萬台、年減24.42%,平均單價約1,011美元、下滑11%,出口值縮水到3.48億美元,年減32.67%。分析主因是,北美與歐盟兩大主力市場出口量同步下滑,但歐盟市場呈現「量減價增」現象。
其中,北美市場出口量約15.2萬台、年減6.74%,平均單價從1,105美元掉到843美元、年減23.7%,出口值掉到1.28億美元、年減28.85%;歐盟市場出口量約10萬台、年減25%,平均單價1,136美元、年增3.89%。
自疫情爆發以來,台灣E-Bike今年前四月出口值首次出現正成長,來到2.36億美元、年增0.26%,每台E-Bike平均出口單價2,023美元、年增12%。
台灣自行車公會認為,E-Bike出口值增加,顯示台灣成功轉向市場,一台E-Bike售價通常相當於三台傳統自行車,促使巨大、美利達、愛地雅、明係等整車廠商,持續拉高E-Bike營收占比。
第二季受到美國關稅戰衝擊,歐美品牌商與經銷商觀望,致E-Bike上半年整體出口量17.61萬台、年減約14%,由於平均單價年增近1成、維持在近2,000美元,出口值僅年減5.77%至3.49億美元。
根據財政部6月進出口統計,自行車相關產品6月出口1.23億美元,月增9.8%、年減3成,持續谷底回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