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18李娟萍/台北報導

銅箔廠 8月起調漲加工費

新台幣升值+高階銅箔產能吃緊

image
和椿預計於8月自動化展中,展示四款人形機器人產品。圖/freepik

 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今年來升值幅度超過6%,對以美元計價的銅箔廠實質獲利,造成壓力。加上AI應用需求爆發,高階銅箔產能吃緊,難以滿足市場需求,銅箔廠近日積極與客戶協商,預期自8月1日起,調漲加工費。

 產業界人士指出,雖然新台幣升值有助於降低以美元計價的原料及設備成本,如陰極銅、藥劑與資本支出,但由於原銅及銅箔產品皆以美元計價,且能耗與人力成本同步上升,壓力難以抵銷。

 此外,業者分析,受惠於AI及HPC快速推進,高階HVLP銅箔需求急速升溫。亞馬遜AWS預計9月量產新一代Trainium T3平台,其搭載的UBB主機板每月所需HVLP銅箔高達400噸,約占全球HVLP 4 Equivalent產能近一半。

 後續包括Meta、OpenAI等大廠,亦將採用該平台,推動全球需求從目前每月約1,000噸,成長至1,800至2,000噸。

 此外,新一代AI應用CCL「M8」,自2025年初月出貨20萬片,快速攀升至50萬片,年底更有望達到百萬片級別,對HVLP銅箔需求形成強勁拉動,導致市場供需失衡惡化。

 在供應端,全球具備HVLP 4等級量產及客戶認證能力的廠商數量有限。由於HVLP每升級一代約損耗20%有效產能,且產能擴充周期長達12至18個月,供應緊張短期內難以緩解。

 業界指出,除需求爆發與產能有限外,結構性因素也進一步推升價格,包括產品升級造成有效產能遞減、長達1至2年的供應鏈驗證周期、大型雲端服務供應商(CSP)鎖定包產、電價與原物料價格齊漲、匯率波動擠壓利潤,以及中國大陸銅箔廠尚未全面升級高階技術,無法分擔供應缺口。

 面對經營環境上的挑戰,銅箔廠多認為,價格調整是確保永續供應與技術升級的必要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