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機器人夯,各大醫療院所將大力推廣。中國醫藥大學暨醫療體系董事長蔡長海表示,中醫大體系未來鎖定智慧醫療機器人為發展重點,包括照護機器人、陪伴機器人、消毒機器人及看護機器人,並持續與科技大廠創新團隊合作,共同研發新一代智慧型機器人。
蔡長海指出,全球AI機器人市場規模預估至2030年將突破350億美元。在AI快速引進的浪潮中,醫療機器人更成為智慧醫療重要職志,特別是在台灣面對超高齡社會來臨與少子化衝擊,醫療照護轉型,及護理人力短缺等多重挑戰,使得人工智慧與運用機器人技術,是必然趨勢。
蔡長海表示,中醫大體系持續深化教學、研究與服務三大核心任務,積極推動技術落地與成果轉譯,近幾年已陸續成立多家衍生企業,涵蓋數位醫療、免疫細胞及幹細胞、標靶藥物、外泌體等領域,旗下衍生企業-長佳智能與群聯電子,成立長聯科技,跨足AI照護機器人領域。
他說,中醫大體系在推動醫療機器人與臨床合作,也要負責任的創新,確保技術發展,也能夠兼顧安全性、合理標準,為數位醫療永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讓台灣智慧醫療推向世界舞台,讓台灣在國際間,發光發亮。
中國附醫與長佳智能整合臨床需求,並與群聯電子合作,三方共同開發新一代醫療照護型機器人,結合人工智能、生成式AI、人臉辨識,及語音辨識系統等核心技術,成為照護型機器人新典範。長佳智能總經理李友錚指出,初期第一代機器人,具備導覽、衛教諮詢、送藥及智能互動等功能,預計於今年秋季公開亮相。
中醫大附醫院長周德陽表示,照護機器人將可有效承接大量重複與流程性工作,以減輕護理人員工作負擔,可整體提高照護效率與穩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