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一面積極調控房市,一面推動都更危老及TOD(大眾運輸導向型發展)大型開發案,催出全台下波飯店開發潮,據統計,自2025下半年至2028年全台將新增星級飯店上看40棟,新增客房數將逾5,656間,其中國際品牌飯店即囊括近6成,未來數年,飯店將躍居商用不動產市場的大熱門。
據瑞普萊坊最新統計,自2025下半年至2028年,全台新增星級飯店上看40棟,增加客房數將逾5,656間;就坐落區域觀察,5成以上集中在北部,南部占3成多,中部有17%。
瑞普萊坊零售暨飯店不動產服務部資深總監李誠慶表示,雖近幾年都更和危老重建政策使得部分老舊飯店退場,改建為商辦或住宅大樓,但因應TOD的開發案、及品牌建商於都會區大型私人土地的指標性開發案,仍持續推展「星級酒店+名邸」的高房價差異化產品,將星級酒店的品牌效應、高級服務導引至住宅銷售的加值;從宏觀的都市條件和商務需求角度來看,雙北市都會型酒店市場已趨於飽和,但全台的觀光遊憩、度假型酒店、都會區特色旅宿仍有發展空間。
李誠慶表示,交通部2024年觀光旅館營運統計顯示,當年營收冠軍由台北晶華酒店奪下,以33.7億元蟬聯第一,台北君悅年營收33億元排名第二,第三名則是台北喜來登,去年總營收達25億元,前三大飯店年營收均破25億元。
李誠慶表示,未來北部都會區可望是新增飯店最密集的熱區,尤其國際品牌更是積極插旗。這些國際品牌酒店積極揮軍台北市,顯示台北市在旅遊和商務市場的潛力與成長性;更反映出大型開發商在不動產布局方面,因應房地產政策與市場需求的調整,及看好消費者對高品質旅宿、高端消費市場的潛力與成長性。
李誠慶坦言,酒店硬體投資及營運人力成本高、規劃施工與回收期長,加上同業競爭激烈,國人近年青睞出國旅遊,在整體經濟環境的變化,如通貨膨脹、利率上升風險,可能影響消費者的旅遊意願、頻率、支出預算,進而影響酒店的入住率與收益,因此雖然酒店市場需求朝正向發展,但往後幾年新酒店陸續完工營運時,供過於求的風險仍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