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將對等關稅實施日期延至8月1日,令科技業再度面臨極大的不確定性。川普關稅政策反覆不定,令大型科技公司難以規劃未來幾個月的因應措施。更糟的是,美國要求各國將中國大陸排除在供應鏈之外,一旦美中貿易戰火重燃,受害最深的恐怕是科技業。
儘管川普表示不會再延後對等關稅豁免期限,但誰也無法保證8月後會發生什麼事情,畢竟他已兩度展延。各國、產業與企業如今只能靜待川普關稅政策最終走向。
Deepwater資產管理公司合夥人蒙斯特(Gene Munster)表示:「這就像進兩步退一步。對大型科技公司來說,現在與未來幾個月會發生什麼事,變得很不確定。因為這些政策的變化,實際上要到第三季中期才會開始顯現。」
科技巨頭暫時躲過關稅威脅,卻面臨政府個別施壓。輝達禁止銷售晶片給中國;蘋果被要求將生產線遷回美國,否則將面臨額外25%關稅。
TECHnalysis Research總裁兼首席分析師歐唐諾(Bob O’Donnell)表示:「這種不確定性比關稅本身還嚴重,至少短期如此,企業會轉向謹慎觀望。」
歐唐諾指出,許多人會擔心關稅會不會再度「雷聲大雨點小」,也就是「TACO」(川普總是臨陣退縮)再次上演。
其他科技公司也難逃新一輪關稅衝擊。戴爾部分筆電在馬來西亞生產,該國面臨25%關稅;三星手機若從韓國出口到美國,也可能被課25%關稅。
令所有科技公司更緊張的是,美國政府即將宣布半導體關稅政策。美國商務部根據232條款調查海外晶片生產造成的國安風險,令半導體公司面臨關稅威脅。
投資機構Bernstein分析師拉斯岡(Stacy Rasgon)表示,即便調查未促成新晶片關稅,但要是其他科技產品被課稅導致價格上漲、消費者減少支出,半導體業者難逃衝擊。
消費者與企業也擔心,關稅可能導致智慧型手機、電腦與螢幕等產品全面漲價,這已影響銷售且可能衝擊今年下半年業績。Key Banc資本市場公司分析師韋新(John Vinh)表示:「目前最明顯現象就是提前拉貨,不只是產品,還有晶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