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起新台幣啟動升值行情,坐穩最強亞幣,央行連日針對外資及出口商喊話奏效,並要求大型出口商分批拋匯,6月中旬開始新台幣波動明顯回穩,但觀察央行數據,出口商拋匯量並未暴增,廠商現在滿手美元部位,第三季新台幣持續面臨升值壓力。
據央行出進口外匯收支最新統計,4月、5月新台幣升值預期強烈,市場雖曾出現恐慌性賣壓,但央行對出口商祭出各項措施奏效,觀察4月~5月出口商外匯收入已結匯新台幣規模僅18.51億美元,但未結匯新台幣規模卻高達724.54億美元。
市場解讀,主要是廠商拋匯量受到控制,雖穩住新台幣匯價,但出口商拿到的貨款大增,結匯金額變少,即握有更多外幣貨款,滿手美元等著拋匯,後續逢低勢必進場,再加上第三季聯準會若如預期降息,美元應聲回落,新台幣升值壓力大。
新台幣第二季狂升3.28元或10.97%,創史上最大單季升幅,其中4月狂升1.165元或3.64%,5月再飆高2.088元或6.98%,至6月升幅收斂至2.7分或0.09%,進入7月因進口商陸續進場買匯,匯價趨於走貶。
5月初央行罕見透露市場有疑似禿鷹炒匯,並大動作啟動專案金檢,近期再與四大外商保管行溝通,對自我管理能力較差的外資擬祭出「T+1」,即今天買股票,明天要匯入款項。
央行也與部分大型出口商溝通,呼籲分批拋匯,每日賣匯過去是20支(每支為100萬美元),目前限縮為10支。
央行官員指出,其實以中小企業為例,每天結售金額不會用到10支,會用到10支的大型廠商其實也很少;並比喻出口商分批拋匯,就像跨年晚會結束後,讓人流分散到不同出口,大家都能快速回家。
但匯銀主管指出,確實有部分客戶表達規模太少,建議放寬到15支或更多,但央行力守新台幣匯率穩定,短期市場波動不小,每日拋匯預料應會暫維持10支。後續來看,平常進場的出口商還是積極在賣,但新台幣近期雖回貶至29.2元,因等待不確定性消退,卻反而暫時偏觀望,「只要關稅談判出爐,市場情緒消化」,新台幣終究還是要回到升值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