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川普政府推動的對等關稅政策進入關鍵階段,前兩批關稅名單已公佈,同時「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刺激市場情緒。台股市場在全球貿易與經濟變局裡保持韌性,大盤指數處於高位盤整,市場等待台灣關稅政策結果。本文將從全球政策環境、川普關稅政策進展與大而美法案通過等面向,為投資人剖析市場動向與台股投資建議。
川普於2025年7月9日透過其社群平台陸續公布第二波對等關稅名單,新增8國的關稅稅率,預計自8月1日起生效。其中,巴西面臨最高50%的關稅,其次為斯里蘭卡、阿爾及利亞、伊拉克、利比亞(均30%),汶萊與摩爾多瓦(25%),以及菲律賓(20%)。川普強調,若任何國家試圖透過第三地轉運規避關稅,或對美國採取報復性措施,將面臨更嚴厲的懲罰性稅率。
此前,7月7日已公布首批14國名單,包括日本、韓國(均25%)等,稅率介於25%至40%。目前,川普已針對22國發出關稅通知,但台灣尚未名列其中,顯示台美雙方仍在進行積極談判。市場分析認為,台灣因在半導體供應鏈的關鍵地位及對美投資的貢獻,可能爭取到較低的稅率,但投資人仍需密切關注8月1日前的最終談判結果。
後續關稅政策對台股可能的衝擊主要在出口導向產業,根據我國財政部7月8日發布6月進出口統計,6月台灣對美出口占總出口的32.4%,以半導體、伺服器、機械、汽車零件為主。首批名單未涵蓋半導體,台積電等龍頭短期無虞,但若關稅擴及高科技產品,IC設計與代工廠可能面臨成本轉嫁壓力,中小型零組件廠獲利可能因美國客戶轉單而縮水,因此關稅政策會是近期台股市場重要的影響因素,但長期看,關稅或許能推動企業加速轉型,擁有全球優勢技術及在美國有設廠的企業影響較小,像是台積電等反而更能展現全球競爭優勢。
2025年7月4日,「大而美法案」正式生效,透過減稅與製造業補貼刺激美國經濟,有望推動美國GDP成長。法案將半導體製造稅收抵免從25%提升至35%,為台灣科技產業注入強勁動能,減輕台積電等企業在美國的投資負擔,增強其全球競爭力。對台灣科技產業而言,抵稅政策將帶來多重利好。
首先,台積電成本降低能穩定代工價格;其次,台積電美國擴廠帶動設備與材料供應商需求,台積電供應鏈將同步受惠。大而美法案也推升高科技產業需求,利好相關的AI與伺服器供應鏈,激勵廣達、緯創等伺服器大廠股價上漲,反映邊緣AI題材的市場熱度。抵稅政策後續有望吸引更多台廠赴美投資,推升伺服器與PCB族群發展,因此長期來看,台灣半導體供應鏈的全球布局可能更穩固,鞏固其在AI與高性能運算市場的領先地位。
面對當前環境,建議投資人採取「科技為核,穩健為基」的策略,平衡成長與風險。長期看好AI供應鏈的成長價值,建議選擇科技主題型的ETF作為積極的資產配置,並搭配高股息ETF構築防禦配置,在關稅與油價壓力下,高股息ETF能提供穩定現金流,為理想的資金避險選擇。台股短期可能因關稅談判而有市場波動,建議靈活操作並進行風險控管,分散投資於科技、傳產與金融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