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長期看升,對出口導向的中小企業、傳統產業者尤其不利,毛利遭到侵蝕,也引發企業界對匯率風險的關注。期貨商建議,可透過推動差價合約(CFD)等方式,提升中小企業的避險能力。
據金融界人士觀察,由於避險成本偏高,不論DF(有本金交割遠期外匯)或NDF(無本金交割遠期外匯)門檻均不低,中小企業難以承擔,導致「自然避險」成為不得不選擇的被動手段。
面對此問題,市場專家指出,若能在集中市場發展標準化的匯率避險工具,可降低中小企業參與門檻,還能強化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性,期貨商可擔任推動此一變革的角色;透過設計更小契約乘數、提高市場流動性及降低保證金要求,讓更多企業利用期貨避險,成為金融市場穩定的助力。
統一期貨專業協理廖恩平分析,目前企業若要避險,多只能透過銀行辦理DF或NDF,期貨商只能以間接方式協助,然而,避險效果有限。廖恩平進一步指出,期貨商可推動差價合約(CFD, Contract for Difference),作為替代工具。CFD屬於槓桿型衍生商品,交易人支付部分保證金,參與外匯市場的價格波動,達到類似遠期外匯的避險功能。市場專家認為,開放更多期貨商加入並推動CFD等商品,是降低企業避險門檻的方式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