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披露,一艘載運3萬公噸豆粕的貨輪正自阿根廷啟航,駛向廣東,預計9月抵達。豆粕是大豆提取豆油後的副產品原料,在飼料、食品和化工等領域都有廣泛應用。中國則是全球最大的豆粕消費國,主要用於飼料及養殖業,是重要的飼料蛋白來源。
這也是中國自2019年批准進口阿根廷豆粕以來,首次執行的船運交易,象徵中阿農產品貿易邁向新階段,也反映出中國在中美貿易緊張局勢下,積極調整全球農產品進口布局,以尋求供應多元化。
綜合路透等外媒8日報導,這筆豆粕交易由數家中國飼料企業聯合下單,成交價格為每噸約360美元。執行運輸的是美國農糧貿易巨擘邦吉公司(Bunge),貨物自阿根廷聖羅倫索(San Lorenzo)港口裝船後,由「NORDTAJO」號貨輪運送。
報導指出,這批貨源對中國意義重大。過去中國習慣進口大豆後自行榨製成豆粕,極少直接進口成品豆粕。2024年中國大豆進口國前三名及占比分別是巴西(71%)、美國(21%)及阿根廷(4%)。此次採購顯示中國飼料產業正尋求分散風險,以應對中美關係的不確定性。
中方的採購行動不僅對阿根廷出口商而言是新契機,更被視為挑戰美國在中國市場農產品地位的重要一步。阿根廷豆粕價格相較巴西與美國更具競爭力,品質也符合中國市場需求。阿根廷油籽壓榨與出口商協會主席伊迪戈拉斯(Gustavo Idigoras)表示,「這筆交易若檢疫順利通過,未來有望實現常態化出口。」
阿根廷總統米雷伊為加速拓展中國市場,近期已將豆類出口稅自33%下調至31%,並擱置先前「拒與中國合作」的競選立場,轉而展開經貿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