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09社論

從美日談判觸礁看台美談判前景

image
美國政府向14個國家發出正式信件,告知拍板的對等關稅稅率,白宮發言人於記者會上出示美國總統川普給日本首相石破茂的信件。圖/美聯社

美國政府在7日向14個國家發出正式信件,告知最新拍板的對等關稅稅率,訂於8月1日正式生效,這14個國家中最引人關注的,莫過於美國對日本設定25%的對等關稅,不僅在美國首波公布的對等關稅國家之列,稅率還比4月3日高出一個百分點。美國此舉除了刻意對日本施壓,也是在向各國暗示:不論與美國關係為何,若未能達成協議,就不會有特殊的待遇。

 事實上,4月美國公布對等關稅以來,日本積極對美展開七輪談判,並在最初的兩周內指派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前往白宮交涉,當時美方除了財政部長、貿易代表和商務部長外,川普總統也親自與會,足見美國對與日本談判的重視。6月中旬,川普有條件批准日本製鐵併購美國鋼鐵,外界原以為此象徵著美日談判順利推進,豈料最終仍未能達成共識。

 美國對日本談判的主要訴求有二項:縮減雙邊貿易逆差、提高防務支出。首先在逆差問題上,美國最關切的是汽車和農產品,2024年日本向美國出口約135萬輛乘用車,但從美國進口僅約1.4萬輛,4月川普在白宮接見日本經濟再生大臣赤澤亮正時就抱怨:「看不到一輛美國車在日本道路上跑」,要求日本調整對進口汽車的複雜認證程序,認為這是限制美國汽車的非關稅障礙。

 農產品方面,美國希望日本進一步放寬進口,尤其是美國的稻米和牛肉。目前日本稻米進口採取最低進口配額制度,在特定數量內才適用進口零關稅,否則最高將面臨700%以上的稅率。美國是世界前五大稻米出口國,日本對稻米進口則相對謹慎,年平均進口量占國內產量僅約1%,兩相比較下,不難理解雙方在此方面存有歧異。

 另一個重點農產品是牛肉。雖然日本已將美國牛肉進口關稅從38.5%調降至21.6%,仍設有進口保障機制,當進口量達到門檻時,日本可提高關稅保護國內畜牧業,加上日本目前仍保有對美國牛肉的若干限制措施(如進口檢疫等),這些都成為美國談判時可能端上檯面的議題。

 其次是有關日本的防衛支出。日前美國國防部對外表示,希望包含日本在內的亞洲盟國,能將國防支出占比提高至5%,多年來,日本防衛支出占GDP比例約1%,直到烏俄戰爭後才明顯增加,2023年占比突破1%,今年可望增加至1.8%,且按照日本政府規劃,2027年防衛支出占比將提高至2%。然而,考量到預算排擠且短期內大幅擴張不易,要在川普任內滿足美國的期待,幾乎是不可能的任務。為此,日本首相石破茂不只一次公開表示,日本防衛預算將由日本自行決定,甚至脫口說出,這不是外國人可以指手劃腳的強烈用語。

 回顧以往的美日互動經驗,日本在回應美國的要求時,基本立場都相對友善,縱然意見相左,也罕見的會展現強硬態度,推測應與日本將在本月舉行參議院改選有關,石破茂內閣自去年9月上任以來,支持率始終未見起色,加上經貿談判事涉市場開放,未能在大選前與美國達成協議自不難理解。

 台灣和日本都是美國的傳統盟友,台灣的對等關稅結果尚未公布,國人仍相當擔憂能否爭取到最佳利益。賴清德總統曾表示,願和美國從零關稅開始談判,但從美日談判觸礁的結果來看,除非台灣願意作出相當的讓步,否則要獲得不遜於日、韓的關稅條件,恐怕不太容易。

 近期國內車市已因民間盛傳台灣可能調降汽車進口關稅的預期心理,導致汽車銷售出現衰退;另一方面,雖然現已開放進口美豬和美牛,也仍對美國肉品進口設有限制。若我為爭取美國降低對等關稅,而必須在汽車和肉品進口上讓步,在當前紛擾的國內政局下,政府恐要有面臨不小後座力的心理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