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台幣第二季強勁升值,儘管6月30日新台幣兌美元匯率以29.902元作收、貶值7.22角,讓第二季財報鬆口氣,然而整個第二季新台幣強升超過10%,重傷以外銷為導向的電子廠,已有中小型電子廠不堪匯損負荷,5月閃現虧損,不僅第二季獲利承壓,也醞釀全年獲利下修潮,但拚第二季觸底成為共識。
有財務部門主管表示,雖然6月30日匯率收在29.902,與5月31日的匯率29.929相差不遠,但是企業作帳不能用,只能依照銀行的匯率結帳,尤其整個第二季大幅度升值超過10%,人民幣兌美元也跟進呈現升值走勢,目前美元已不好拋匯,因此同時持有人民幣、美元的公司等於是兩頭傷。
至於匯損到底有多嚴重?大立光10日的法說會成為第一個觀察的前哨站,然而5~6月的股東常會上,已有中小型公司的老董透露5月轉虧災情,包含LED產業、連接器產業,甚至IP廠,傳出5月閃現虧損,第二季獲利較首季腰斬甚至由盈轉虧,也未嘗不可能。
上周新台幣兌美元又觸及28.8,再度挑動電子廠匯損的敏感神經,業界盛傳,這一波新台幣兌美元升值的底限就在28,若市場傳言應驗,7月的匯損仍承壓。
業者私下透露,第二季匯率波動衝擊遠大於關稅,但也因為第二季財報獲利銳減,大降比較基期,不少中小型公司將第二季視為谷底。
法人分析,新台幣升值除了因匯差在美元、人民幣轉換成新台幣營收時,直接導致新台幣營收減少、持有美元或是人民幣部位產生的匯損等雙重影響,即使第二季毛利率維持高檔,獲利仍減少,第二季超高難度的匯率操作對所有的電子公司而言,都是財務部門史上最大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