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706台新投顧總經理 江浩農

數據廢棄煉金術:華爾街如何挖掘另類數據寶藏?

image
從披薩指數到《大賣空》,這些故事教導我們培養一種「Think like a freak」的能力。真正的洞見,往往就藏在下一個看似愚蠢的問題背後。圖/美聯社

故事始於一個看似再平凡不過的周四夜晚。在美國維吉尼亞州的阿靈頓郡,也就是美國國防部五角大廈的所在地,空氣中瀰漫著尋常的初夏氣息。然而,在社群平台X的一個不起眼的角落,一個名為PentagonPizza的帳號,正專注於一件奇特的事:追蹤此地披薩店的生意狀況。

 就在以色列對伊朗發動空襲前約一個半小時,五角大廈附近的披薩訂單出現了爆炸性增長,而鄰近的酒吧卻異常冷清。這個推論很簡單:這兩個看似矛盾的現象指向一個驚人的推論:五角大廈裡的人並沒有下班去尋歡作樂,他們正在加班,而且忙到只能靠最有效率的食物來果腹。這並非首次,早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時,中情局周邊的披薩訂單也曾出現類似異象 。

 這個「披薩指數」揭示了一種被稱為「數據廢氣」(data exhaust)的概念:人類在日常活動中無意間留下的數位痕跡。官員們並未意圖宣告加班,但他們應對危機的集體行動,創造出一個無法掩蓋的公開信號。這引導我們進入一個核心問題:在資訊爆炸的時代,該如何判斷哪些是有用的資訊?

 要理解這種思維,我們可以參考電影Moneyball。傳統棒球界依賴球探充滿主觀色彩的「五大工具」評估球員,這與傳統金融分析師依賴財報和CEO個人魅力如出一轍。然而,奧克蘭運動家隊的總經理Billy Beane,轉而擁抱Sabermetrics,不再問球員「看起來」如何,而是問他「實際上」為球隊貢獻多少。他發現,長期被低估的「上壘率」才是勝利的關鍵,並藉此以低成本打造出極具競爭力的隊伍 。

 這正是另類數據為金融市場所帶來的「魔球時刻」。避險基金不再只聽公司「說」了什麼,而是看它的顧客、員工和供應商「正在做」什麼。他們斥巨資在全球搜羅各種能提供優勢的另類數據。最經典的應用,是利用衛星圖像監控Walmart等大型零售商的停車場車流量,藉此精準預測其季度銷售額,這份情報往往比官方財報早好幾個星期。他們也分析匿名的信用卡交易數據,即時監測一家公司的銷售趨勢,從而提前布局 。

 然而,這是一場「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博弈。如同美劇Billions中的情節,分析師可能發現用來追蹤工廠產能的卡車,只是在周圍兜圈子,為天上的衛星演一齣戲。數據本身不會說謊,但創造數據的人會。

 在我們為高科技工具目眩神迷時,電影《大賣空》的故事提供了一個至關重要的提醒。主角Michael Burry的資訊優勢,並非來自衛星或任何新奇科技。他的「另類數據」,是那些最枯燥、最無人問津的官方文件。他親自閱讀了數千頁的抵押貸款債券說明書,在被所有人忽略的細節中,發現了房市泡沫的真相。這告訴我們,任何數據,只要你是唯一用正確方式解讀它的人,它就成了你的「另類數據」。真正的優勢,源於思維模式,而不僅僅是數據本身。

 最終,我們生活在一個被數據淹沒的時代,挑戰已從「如何獲取」變成了「如何判斷」。從披薩指數到《大賣空》,這些故事教導我們培養一種「Think like a freak」的能力 。這意味著在面對任何資訊時,都該反覆詰問:背後的誘因是什麼?它代表了何種人類行為?這是相關性,還是因果性?真正的洞見,往往就藏在下一個看似愚蠢的問題背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