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避免蛋蛋危機再度發生,溯源專責生蛋之蛋雞的健康度、產蛋率,農業部透過疫後特別預算輔導禽場升級,推動傳統蛋雞場轉型與技術革新,農業部畜產試驗所3日表示,至今來顯著成效反映在蛋中雞整齊度由78%提升至86%,產蛋率由75.8%提高至89.4%以上,創造蛋雞經濟全年產值達340億元、每位國人每年350顆的自給需求,現代蛋雞場轉型為高效率、低污染的現代化經營管理模式。
中央畜產公司統計至113年第四季,國內蛋雞飼養總戶數為2,541戶,飼養總隻數為46,034,223隻,平均飼養規模為20,542隻。蛋雞產業面臨生產效率下降,家禽防疫、保健與飼養管理等工作更加重要。農業部近三年來總計投入10.5億元輔導禽場升級,非開放禽舍最高補助450萬元、密閉水簾式禽舍最高1,000萬元。
農業部畜產試驗所長黃振芳表示,為傳統雞舍導入水簾、風扇、智能化環控等,估算平均每隻雞投入1,000元成本,2萬隻雞規模的蛋雞場就要2,000萬元,投入設施設備大約十年可回本。蛋雞飼養區域主要集中在彰化、屏東、台南、嘉義、雲林等縣,亦面臨蛋農年事已高、下一代無意承接,蛋雞場轉型並不如想像來的容易。畜試所組成畜牧、獸醫與生物機電專家輔導團隊,近年來實地輔導蛋中雞及蛋雞場,透過問題診斷與改善建議,發揮產業推動者與技術支援者的角色。
目前接受輔導禽場約占全台10%,實際上9成仍為傳統禽場。輔導團隊成員之一中國畜牧學會理事長、文化大學副校長王淑音表示,蛋雞場近年也出現平均飼養規模減少、小型飼養戶數增加的現象,特別是返鄉青農重視動物福利議題,小規模人工飼養,銷售則透過社群平台或是農會產銷班通路,實際上也帶給蛋雞經濟持續穩定成長的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