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管會公布三項金融新制7月正式上路,包括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啟動、開放轉/交換公司債及附認股權公司債於股東會期間可轉換,以及擴大住宅地震險臨時住宿費給付範圍的「紅單屋」補貼,強化投資便利性與民眾保險保障。
TISA制度,將分兩階段實施,第一階段於7月上路,6月30日由集保結算所公布參與機構與基金名單,預計上線超過10檔基金,由11家銷售機構提供服務。
TISA制度採定期定額機制,設有兩大費用優惠誘因,一是連續24個月定期定額可享手續費0%;二是基金經理費需低於1%,相較目前市場平均約1.8%具吸引力。但若中途停扣或贖回,則喪失優惠資格,須等待6個月後才可再購買同一基金。
證期局副局長黃厚銘表示,第一階段目標為建立專屬帳戶、鼓勵理財、結合現行股利所得稅負優惠。至於第二階段將與財政部研議,爭取額外稅負優惠與跨部會整合機制。
金管會也鬆綁公司債市場規定,7月起,轉換債、交換債與附認股權公司債持有人,即使在股東會的過戶停止期間內,也可提出轉換或認股申請,但是不得變更股東名簿登記。目前股東常會與臨時會停止過戶期間分別為60日與30日,過去期間內不得執行轉換或認股權。
證期局副局長高晶萍說明,修正條文已經完成預告,7月1日實施,且可追溯適用於已經發行的公司債,但是發行公司須修訂發行辦法並且申報。
截至今年3月底,市場上共有270家公司發行323檔轉換公司債,另有2家公司發行3檔交換公司債,目前尚無附認股權公司債,新制上路有助提升債券流通性與投資彈性。
為強化地震保險保障,金管會修正《住宅地震保險危險分散機制實施辦法》,過去僅房屋因地震達「全損」標準才可申請臨時住宿費,辦法經修正後,自7月1日起,只要是地震發生後,若房屋結構被認定有危險,並被張貼「紅單」的危險建築,即可申請臨時住宿費,每件最高給付20萬元。
金管會保險局副局長蔡火炎說明,這項給付不包含房屋損害賠償,為控制保費費率與財務負擔,僅先提供住宿補助。經費率模型試算後,地震基金可承擔相關支出而不增加民眾保費,因此每年保費仍維持1,350元不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