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27張漢驊/綜合報導

上交護照 陸管制稀土專家出境防洩密

image
中美競爭從關稅戰轉移至稀土戰。圖/新華社

 中美競爭從關稅戰轉移至稀土戰。倫敦會談後,中國對美國的稀土出口暫時開啟綠燈,卻對部分稀土專家採取「上交護照」等實體管制措施,防止機敏技術被洩露至境外。此舉突顯中國將稀土視為地緣政治及產業戰略核心資產,並啟動全方位管控機制。

 華爾街日報報導,知情人士透露,中國商務部近期要求國內稀土企業提供涉及稀土開採、分離、加工與磁體製造等技術人員名冊,詳細列出其學經歷、專業背景及聯絡資訊,目的在建立一套「可監控、可管制」的技術人才資料庫,以強化風險管控。

 報導指出,一些已被列入的稀土專家,特別是掌握稀土磁體加工技術的人員,要求其將護照上交公司或地方政府保管,類似做法過去多用於中共體制內官員或國企主管,以防未經批准出國。此次擴大至民營領域稀土技術人員,顯示中國政府對稀土技術外流風險的高度戒備。

 這波強化管控措施涵蓋稀土產業上下游,包括從事稀土開採與精煉的工程人員,以及負責稀土磁體應用開發的人才。這類磁體是現代科技關鍵零件,廣泛應用於電動車、風力發電機、無人機與軍用噴射戰機等先進設備。

 目前中國掌握全球約90%稀土磁體產能與供應能力,全球科技與製造業對其高度依賴。尤其今年4月,中方針對稀土與磁體實施新的出口許可制度後,磁體出口大幅減少,西方國家包括美國與德國多家汽車與電子廠商受到波及,甚至導致部分產線暫時停工。

 隨著中美貿易與科技角力加劇,北京積極鞏固稀土技術領先優勢,並於2023年12月頒布出口禁令,禁止部分用於稀土加工的核心技術出口,進一步阻斷外國競爭者仿製中國工藝的可能性。

 此外,中國國安部去年9月曾公開通報一名中國公民因涉嫌向境外勢力販售稀土戰略儲備資料,遭判刑11年,並強調外部勢力試圖滲透與竊取稀土相關機密,若資訊外洩,恐讓中國在國際戰略博弈中「受制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