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26社論

莫輕忽人才逆差惡化問題

image
我國人才外流人數迅速增長,延攬高階外籍人才無論數量與品質,均遠跟不上流失的速度,導致「人才逆差」問題日益惡化。圖/本報資料照片

 我國人才外流人數迅速增長,延攬高階外籍人才無論數量與品質,均遠跟不上流失的速度,導致「人才逆差」問題日益惡化。行政院日前提出放寬外籍人才的居留規定,恐治標不治本,無助緩解此一日益嚴重的問題。

 勞動部公布今年4月底(以下同)我國外籍工作者數據,總數已超越百萬人,看似相當可觀,然觀察其細節卻讓人憂心。其中移工人數83.35萬人,再創歷史新高,十年來成長率達41.74%,惟失聯移工也有9.31萬人,而移工轉任的中階技術人員也快速增加,也已達3.78萬人。

 不過,攸關產業發展的高階人才數卻寥寥無幾。自2017年統計以來,雖成長率逾8成,但外國專業人員有效聘僱許可人次僅5.25萬人,扣除補習班老師、宗教與藝術人士後,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只有3.63萬人。

 相對的,國人赴海外工作人數甚多,主計總處的去年底發布的統計,2023年赴海外工作人數62.1萬人,較2022年大增14.8萬人,年成長31.1%。其中近8成(79.3%)的人擁有大專及以上程度,為我國的菁英階層。

 近年海外投資激增,派駐海外人才大幅提高,而國內引進的外籍人才雖超過百萬人,大多屬於低階移工,合法與外逃移工加上移工轉任的中階技術人員,合計在台移工已有96萬人。真正對我國產業貢獻較大的專門性或技術性工作高階人才,竟不到4%,難與台灣60餘萬的精英出國相提並論,去年國發會「國家人才競爭躍升方案」預估,至2028年台灣人才缺口高達35萬人,儼然是嚴峻的國安問題。

 當然,國人出國工作並非壞事,待其功成名就之後,說不定還可將海外經驗與資金帶回台灣,促進產業轉型升級。人才問題的關鍵在於來台的外國精英過少,應設法吸引優秀國際人才來台服務。

 特別是,過去受益於移民與留學生最深的美國,川普政府對外籍人才的政策,限縮外國人工作與學生簽證,各國紛紛祭出優惠措施爭取,例如歐盟即推出「選擇歐洲科學」計畫,即鎖定全球頂尖研究人才,我國也應把握住此一機會。

 國人前往日本旅遊時常發現,會遇到台灣籍的服務人員,此係日本有計劃在台攬才的結果,無論就業博覽會、人力銀行網站,甚至社群媒體,都可看到大量日企徵才訊息,導致我近年新增赴日工作人數均以萬計。

 據媒體報導,2022年國人在日本工作突破5.7萬人,10年成長幅度高達152%。其中專業的「技術.人文知識.國際業務」工作簽證,10年來成長幅度高達821%,從千人暴增至1.2萬人。

 至於我們人才引進的最大問題,在於偏重數量而不重品質,並與新南向政策聯結,如有效聘僱的外國專業人員五萬多人中,新南向國家的比重高達55.63%;根據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度大專境外學生(含非學位生)11.6萬人中,新南向國家學生即有7.1萬人,超過整體6成。此係政府引進僑外生的目的,在於填補瀕臨退場的私校學生與低階勞力缺口。

 為吸引國際人才,行政院5月29日通過《外國專業人才延攬及僱用法》修正草案,但鬆綁居留規範應對症下藥,並正視當前的困境,審視修正KPI,仿效日本經驗,才能扭轉人才逆差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