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18鄭勝得/綜合外電報導

美元失色 新興市場本幣債翻身

 據基金追蹤機構EPFR數據顯示,截至11日為止,新興市場本地貨幣債券基金吸金規模創歷史新高,且連八周資金淨流入。顯示美元走弱與「美國例外論」信念鬆動,促使投資人尋找更高報酬率的投資標的,連帶讓新興市場本幣債券迎來翻身機會。

 儘管這波資金流入規模並不算大,且關稅、戰爭與其他全球動盪不確定性也抑制部分資金流入。但投資人預期此趨勢將持續下去,進而為巴西、墨西哥、印尼與印度等大型新興國家債市帶來動能。

 摩根大通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策略部門主管古爾登(Jonny Goulden)表示:「許多大型新興市場都出現外資買進債券情況,此現象在部分國家明顯增溫。這可能成為轉捩點。」

 摩根大通GBI新興市場本幣債券指數殖利率目前處於2022年以來最低,反映國際資金流入的事實。

 該指數顯示,新興市場本幣政府債券今年迄今報酬率超過10%,遠高於同期硬通貨債券約4%的回報。

 美元上周跌至三年多來最低,加上全球經濟成長放緩、已開發國家競相降息,促使投資人尋覓收益更高的標的。這些因素促成外資結束對新興市場本幣債券長達約14年的撤離潮。

 瑞士百達資產管理公司首席策略師帕歐里尼(Luca Paolini)表示:「美元將大幅走弱,債券殖利率或利率可能下滑,因此市場急於尋找其他高收益的投資選項。新興市場債券料成為這波趨勢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美國銀行全球新興市場固定收益策略部門主管豪納(David Hauner)表示,經歷多年美元多頭與美國例外論交易後,新興市場資產配置已「跌至谷底」,未來成長空間極大。豪納指出:「這類資產長期遭忽視,現在大家必須分散投資。」

 專家表示,過去幾年美國市場回報絕佳,吸引全球大量資金湧入,但現在投資人試圖分散風險,不願過度押注美元以及美國資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