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
20250606呂欣芷/台北報導

公股銀投資不動產 價值上千億

image
公股銀投資不動產

公股銀行堪稱台灣的土地公,擁有早年取得的大量不動產,伴隨時間增值,更帶來穩定的租金收入。據各銀行財報揭露,八大公股銀行以土地銀行帳列的投資性不動產金額最高,淨額達233.87億元,臺灣銀行與彰化銀行亦都超過百億元。

公股銀持有的不動產,包括房屋與土地,大多數在早年即已取得,當中不少座落於都會區精華地段。這些資產除了作為營業據點使用,有些也會作為投資資產,招租後每年獲得租金收入,成為提升資產效益的重要策略之一,抑或是配合政策開發、閒置資產活化等。

 以土銀為例,擁有整棟建物如台北和平分行大樓、基隆分行大樓、高雄博愛及建國分行大樓等,均出租中;2024年全年租金收入約4.1億元,年增5.13%,2025年估亦可維持相同水準。

 臺銀與三商銀均為百年老行庫,不動產資源同樣遍及全台。臺銀截至去年12月底,帳列投資性不動產淨額152.38億元,公允價值達198.01億元。

 彰銀截至3月底,投資性不動產淨額139.31億元,公允價值更達340.17億元,累計第一季投資性不動產租金收入為0.49億元。彰銀近年積極辦理老行舍都更,當中都更分回的行舍,若有餘裕空間也將辦理出租。

 華南銀行統計至3月底,帳列投資性不動產淨額91.88億元,公允價值達309.62億元,首季租金收入1.53億元。第一銀行截至3月底投資不動產金額71.88億元,公允價值186.73億元,第一季租金收入則有0.29億元。隨公股銀近年積極盤點資產,透過都更、招租等方式,穩定的租金收入與不動產價值增長,有助於持續提升銀行整體資產配置效率。